情緒系列 |給父母的情緒課|情緒控制不來,只能夠覺察和接納? 編輯 Samantha19/08/2022 09/03/2023 「情緒」,明明打從出生那日開始,每刻都伴著我們,我們卻對它們不甚了解。難怪還是有很多人說「接納?覺察?咁即係點呀?」... 2.8K1
情緒系列有根有據 |給父母的情緒課|談憤怒第二回 ——在發洩與抑壓之外 編輯 Samantha09/08/2022 16/11/2023 因為我們深怕會失控,也會很想孩子早日學會「控制」,只是在禁止發洩行為的同時,我們很容易把憤怒的情緒都一併壓下去了。然而,憤怒才不會壓下去就消失。過度的壓抑通常都會讓憤怒積存起來,不是不爆,只是未爆。... 2.1K2
研究咁講 情緒系列|「知驚」——恐懼都有界限 科豆26/07/2022 14/03/2023 小朋友學識面對恐懼,對於佢嘅情緒發展係一個重要嘅里程碑。不過,如果孩子是遭受到暴力對待、精神上的虐待或性侵犯,這些創傷情境所引起的恐懼和焦慮,與正常童年經驗的恐懼對小朋友嘅影響係完全唔同!... 8333
研究咁講 研究:媽媽不快樂,所以孩子不快樂? POPA編輯部20/07/2022 22/03/2023 來看看美國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的研究,心理學助理教授 Chrystyna Kouros 指媽媽抑鬱徵狀程度較高,孩子確有較大風險會出現抑鬱或焦慮徵狀,不過有些孩子卻能「逃出命運」,原來這是因為關鍵不在於媽媽抑鬱有多嚴重,而... 1.1K2
研究咁講 情緒系列|面對恐懼「知驚」——都係生存技能? 科豆07/07/2022 14/03/2023 恐懼,幾乎係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感覺。而且就同所有情緒一樣,都有用處。無咗恐懼,天不怕地不怕,企係懸崖旁邊唔知驚、見到賊都唔識怕,命仔真係凍過水。... 2.4K1
Watch LaterAdded 05:18 動畫短片小學生涯幼兒教育 功課過量不只影響親子關係 甚至危害夫妻關係? POPA編輯部13/05/2022 13/12/2022 上一集,我們看了一個關於功課和學業成績的綜合分析研究。然而,要全面地解構 「功課」的功能和效用,我們還必須聆聽孩子的感受和經歷。... 32.8K204
書寫省思 小說系列|怎樣才是你口中的乖? 李心尹(Natalie)17/01/2022 19/01/2022 我已很盡力去做到你口裡說的乖了,雖然你好像每天都在提高標準。例如,我昨晚好乖沒有尿床,一直忍到今早9點,你醒來才叫你幫我去廁所,工人姐姐今早就不用收拾床鋪,要不放假天要她收拾好才出門,她明天必定給我黑一整天的臉。... 5.1K3
Watch LaterAdded 09:43 Podcast用聲音回答你 🎙️Time-out如果真有效,為何孩子會哭得更厲害?或許我們都忽略了…… 編輯 Samantha07/09/2021 06/09/2023 「我的疑惑是:冷靜區Time-out感覺就像禁止孩子宣洩情緒,好像在間接傳達一個訊息『喊是不被接納,所以要冷靜』,但我又不想令他有這種感覺,我不想否定及拒絕他喊,但又感覺很難拿捏得當,不知是否我在操作有問題,令我有這種不良好的感覺。」... 7.5K92
專家同行 虐兒是個可怕的惡性循環,但我們也許可以結束這一切 Mo媽07/06/2021 受虐兒童因自身經歷潛移默化,使他們不知不覺以為體罰或忽視是「教育」子女的唯一方法,有一些則因為沒有可以效法的對象而對教養子女感到無計可施,唯有重蹈覆轍。不知大家可有想過今時今日被唾罵的施虐者,可能便是多年前某某虐兒案被萬般同情的受虐兒童?... 6.2K2
3-6歲人物訪問 分離焦慮?我可能比我的兒子,更害怕返學而不自知…… 歡迎投稿22/02/2021 06/04/2023 過往送囝囝返學,要經歷一大輪拉扯、哭鬧、無果效的說服與奬罰,為我帶來非常不好的經歷,而當這些過往經歷累積,腦海裡很容易將送返學與厭惡、驚恐等負面情緒掛勾,一想起送返學的情境,內心就響起了富恐怖色彩的Shark Music,讓我慢慢地害怕送他返學,而其實囝囝的情況未... 5.6K2
研究咁講 小朋友打機打得多,真係會打到人都傻? 編輯 Kathy18/12/2020 13/12/2021 挪威科技大學一項新研究說,並沒有發現「遊戲失調症」與其他精神問題有關聯。即是說,顯現出更多打機成癮症狀的孩子,不見得會比不打機的孩子更易患上其他心理疾病;出乎意料地,部分人反而發展出較少焦慮症狀。... 4.3K2
編輯推介 編輯選書:《媽媽的悔過書》她是家長追捧的名師,也是失敗的媽媽 Joan25/11/2020 05/04/2024 在孩子們小的時候,李柳南最常對他們說的話是「作業做了嗎?日記寫了嗎?去補習班了嗎?考試考得好嗎?」她從不曾好好看着孩子,和他們說話,問問他們:「今天過得怎麼樣?感覺好不好?想要做什麼?」... 4.2K1
人物訪問 我女兒不是不會說話,只是她有選擇性緘默症 饒方莉(註冊臨床心理學家,衞生署認可臨床心理學家名冊會員)23/11/2020 19/05/2021 選擇情緘默症對我們來說很陌生,而且沒有明確成因,只能推斷或許是因為我們在她很小時送過她到嫲嫲家居住,她曾受到親戚不停的責罵以及被人冷落,加上我又是緊張大師,事無大小都管束著她,讓她只能以沉默回應世界。... 14.6K3
成年孩子書寫省思 悲慘人生都是父母害的?用《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談童年傷痕如何被治癒 女人迷|回家吧13/08/2020 23/12/2022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中描述了幾個寂寞的孩子,他們的成長故事。如果我的出生只是為了某些目的,如果我無法達成父母對我的要求,那我是不是就不配擁有愛?高文英創作的《喪屍小孩》繪本會讓你看到,孩子要的從來不是食物,而是母親的溫暖。... 4.8K1
研究咁講 比欺凌更可怕的,是孩子被欺凌了不告訴你 Joan07/07/2020 25/06/2025 每當家長聽到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負,都會感到大腦充血,既為自己孩子的「無能」而懊惱,也對那些欺負人的可惡小孩恨恨不已。衝動之下,逼孩子打回去,或是出手教訓對方的情況並不少見。... 5.9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