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同行有根有據 解答家長疑難:新手二孩父母可以如何陪伴孩子? 編輯 Samantha07/04/2025 大女而家兩歲,細女四個月。我都唔肯定係唔係「trouble two」加埋呷醋,大女最近成日講「唔要媽媽」,特別係唔順佢意嗰陣就更明顯。 每次佢講「唔要媽媽」,我都唔知應唔應該點回應,唔想太著眼佢講「唔要」,但又真係見到佢會想我走開,要爸爸陪,或者自己發脾氣、發洩情... 260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當孩子傷痛不被理解,親子關係及信任也會一併瓦解? 編輯阿E07/01/2025 17/05/2025 近日南澳大學發佈嘅研究就指出,當人感覺到「痛」,而呢種感覺被身邊的人懷疑或忽視,這些不被理解的經歷可能會令當事人的心理受到嚴重影響。... 21
編者話 編輯感言:學懂Go with the flow,驚喜就在轉角處 編輯 Samantha31/12/2024 18/04/2025 很多人說年末要展望未來,不過說實在,2024年初的時候,我們也從沒想過會是如此精彩的一年,很多事情我們不過是Go with the flow,結果卻充滿驚喜。也許2025年也一樣,當我們保持開放嘅心態,容許任何可能,美麗嘅事自然會發生。... 220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了解孩子性情氣質,減少教養上走冤枉路 POPA編輯部30/12/2024 18/04/2025 兒童心理學家Dr. Alexander Thomas 及 Dr. Stella Chess以9個指標去檢視兒童的氣質,最後發現大多數兒童基本上可以歸納為3種氣質類型。我們並非要將孩子標籤同歸類,亦不是說反應較強就是好,適應度較低就是差。不同的性格氣質只是反映出每個... 320
編者話 跟青春期孩子溝通,要先學做「問題父母」? 編輯 Samantha26/12/2024 18/04/2025 和青春期孩子溝通的重點不只在於對話內容,更重要的是彼此的關係,當感受到被尊重,關係自然得以滋養。這種能滋養關係的互動,對孩子的心理發展至關重要,它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被接納的,不需要迎合父母的期待或隱藏真實的感受。... 270
人物訪問 與教育心理學家對談|以強為本是我想帶給香港家長的新角度 編輯 Samantha20/12/2024 03/04/2025 「以強為本」正正是我希望帶給香港家長的新角度,如果我們接納並擁抱不同的特質,相信在當中可以找到好的一面,又何需視之為「治療」... 170
教養省思書寫省思 一位迷失自我的媽媽:靜觀教我如何專注當下 C媽19/12/2024 03/04/2025 在記錄的過程中,我開始看清平日的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原來我一直被外界的環境、孩子身心的需求困擾著,忽略了自己內心的需要和感受。靜觀的目的,是讓我聆聽和照顧自己的內心,讓內心安靜下來,找回安穩的感覺。... 140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研究:追求完美養育,父母子女壓力增 編輯阿E17/12/2024 03/04/2025 「完美養育」的幻想和期望可能會令父母洩氣,而社交媒體讓這個自我懷疑的情況更嚴重。當你在社交媒體上看其他人可以為仔女做到這些那些,父母就會出現壓力:「佢哋係點做到?點解我做唔到?」... 110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仔女開始用社交媒體,唔係開個account咁簡單!? 編輯阿E16/12/2024 03/04/2025 阿姆斯特丹大學嘅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年輕人比成年人對社交媒體的回饋更為敏感,尤其對同儕的認可和拒絕會有更大的反應,收到愈多likes,佢哋會認為自己得到認可,對自信心同心情都有正面影響。另一方面,如果沒有得到人按Like,他們會比成年人更容易認為自己不被認可,產生負面... 270
教養省思書寫省思編輯推介 情緒穩定的孩子背後都有個情緒穩定的大人!? 編輯 Samantha10/12/2024 03/04/2025 很多家長說到的教養困擾,除了不知如何處理孩子行為問題,就要數當中帶來的情緒起伏。大家都想很想找回那個平靜的自己,然而情緒穩定可否是指一味壓抑情緒或永遠保持冷靜,而是指一種能夠覺察、調節和表達情緒的健康狀態。... 290
專家同行有根有據 解答家長疑難:新手二孩父母可以如何陪伴孩子? 編輯 Samantha07/04/2025 大女而家兩歲,細女四個月。我都唔肯定係唔係「trouble two」加埋呷醋,大女最近成日講「唔要媽媽」,特別係唔順佢意嗰陣就更明顯。 每次佢講「唔要媽媽」,我都唔知應唔應該點回應,唔想太著眼佢講「唔要」,但又真係見到佢會想我走開,要爸爸陪,或者自己發脾氣、發洩情... 260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當孩子傷痛不被理解,親子關係及信任也會一併瓦解? 編輯阿E07/01/2025 17/05/2025 近日南澳大學發佈嘅研究就指出,當人感覺到「痛」,而呢種感覺被身邊的人懷疑或忽視,這些不被理解的經歷可能會令當事人的心理受到嚴重影響。... 21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了解孩子性情氣質,減少教養上走冤枉路 POPA編輯部30/12/2024 18/04/2025 兒童心理學家Dr. Alexander Thomas 及 Dr. Stella Chess以9個指標去檢視兒童的氣質,最後發現大多數兒童基本上可以歸納為3種氣質類型。我們並非要將孩子標籤同歸類,亦不是說反應較強就是好,適應度較低就是差。不同的性格氣質只是反映出每個... 320
人物訪問 與教育心理學家對談|以強為本是我想帶給香港家長的新角度 編輯 Samantha20/12/2024 03/04/2025 「以強為本」正正是我希望帶給香港家長的新角度,如果我們接納並擁抱不同的特質,相信在當中可以找到好的一面,又何需視之為「治療」... 170
教養省思書寫省思 一位迷失自我的媽媽:靜觀教我如何專注當下 C媽19/12/2024 03/04/2025 在記錄的過程中,我開始看清平日的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原來我一直被外界的環境、孩子身心的需求困擾著,忽略了自己內心的需要和感受。靜觀的目的,是讓我聆聽和照顧自己的內心,讓內心安靜下來,找回安穩的感覺。... 140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研究:追求完美養育,父母子女壓力增 編輯阿E17/12/2024 03/04/2025 「完美養育」的幻想和期望可能會令父母洩氣,而社交媒體讓這個自我懷疑的情況更嚴重。當你在社交媒體上看其他人可以為仔女做到這些那些,父母就會出現壓力:「佢哋係點做到?點解我做唔到?」... 110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仔女開始用社交媒體,唔係開個account咁簡單!? 編輯阿E16/12/2024 03/04/2025 阿姆斯特丹大學嘅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年輕人比成年人對社交媒體的回饋更為敏感,尤其對同儕的認可和拒絕會有更大的反應,收到愈多likes,佢哋會認為自己得到認可,對自信心同心情都有正面影響。另一方面,如果沒有得到人按Like,他們會比成年人更容易認為自己不被認可,產生負面... 270
教養省思書寫省思編輯推介 情緒穩定的孩子背後都有個情緒穩定的大人!? 編輯 Samantha10/12/2024 03/04/2025 很多家長說到的教養困擾,除了不知如何處理孩子行為問題,就要數當中帶來的情緒起伏。大家都想很想找回那個平靜的自己,然而情緒穩定可否是指一味壓抑情緒或永遠保持冷靜,而是指一種能夠覺察、調節和表達情緒的健康狀態。... 290
3 VideosPlay All 內向孩子 內向孩子的特質,你懂嗎? 陽光又健談的孩子總是很容易得到大家的喜愛,特別是在講究團隊精神、鼓勵大家積極發表意見的社會,他們彷彿如魚得水;那些愛靜靜觀察、一個人默默耕耘的孩子呢?卻會讓父母擔心,擔心內向的孩子將不能適應急速變他的世界。內向者真的不如外向者嗎?還是這只是兩種不同的特質,各有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