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過渡開學適應,父母該做的6件事 POPA編輯部25/08/2025 28/08/2025 開學在即,我哋知道有唔少學校其實已經提早開學,唔止學生,連媽媽爸爸都可能會緊張埋一份!今日想同大家講下開學適應,只要早啲做好心理建設,就能夠更好咁準備孩子身心,面對新一學年嘅挑戰!...
教養省思書寫省思 40歲媽媽的中年危機:在家庭與自我之間找到平衡 編輯Carrie08/08/2025 01/08/2025 踏入40歲,生活彷彿來到分水嶺。身體開始出現變化,家庭與事業壓力倍增,上有年邁父母、下有年幼子女,讓人身心俱疲。面對中年危機與更年期的來臨,許多媽媽在自我價值與角色認同間掙扎。唯有學會照顧自己,勇於尋找新方向,才能在40歲之後,迎接人生另一階段的成長與蛻變。...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手足成長差異:為什麼同一個家庭,孩子有不同的童年回憶? POPA編輯部06/08/2025 06/08/2025 手足成長差異是許多家庭常見的現象。雖然兄弟姐妹出生於同一個家庭,但家庭環境、父母情緒、出生順序及孩子個性等因素,導致他們對童年記憶和待遇的感受大相逕庭。...
書寫省思 孩子1句「你是最好的媽咪」,開啟愛的表達新篇章 靜心04/08/2025 31/07/2025 「媽咪,你是最好的媽咪!」兒子一句真摯的讚美,讓母親熱淚盈眶,開啟愛的表達新篇章。回想自己童年與父母的相處。從兒子的勇敢表達中,反思如何向自己的父母說出愛與感恩。愛的表達不僅溫暖親子關係,也能跨越世代,帶來深刻的感動與啟發。...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戒片」有沒有最佳時間?和幼兒進行Potty Training你要知 特約編輯Kathy30/07/2025 29/07/2025 戒片本來就好似「盲盒」一樣,一日未打開,一日都未知是易或難!
人物訪問教養省思 孩子成長紀錄|剝毛豆的小手教會我用雙手感知世界 歡迎投稿28/07/2025 07/08/2025 我總以為孩子成長是一場「被照顧」的過程。但那天我明白了,其實他們一直在「自己長大」,只是我們是否願意放慢腳步,陪他們練習。...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別以「威迫利誘」管教孩子!專家教你按年齡教導紀律 POPA編輯部23/07/2025 29/07/2025 「威迫利誘」通常只令孩子因為驚而暫時聽話,並唔能夠真正明白行為背後的道理,無法促進長遠的行為改變。...
教養省思書寫省思 母女大戰!互相嫌棄過後,還是會相親相愛嗎? 編輯Carrie18/07/2025 29/07/2025 一個即將踏入青春期的小四女兒跟一個疑似步入更年期的阿媽,正面交鋒起來絕對是災難級。母女大戰一觸即發,只看是哪方按捺不住先挑起火頭。...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玩轉暑假(3):做個稱職的陪玩師,建立孩子抗逆力 特約編輯Kathy16/07/2025 07/08/2025 對孩子負面情緒的全然否定,並無法帶來心中所想的效果。硬生生把孩子的負面情緒抑制下來,也不會令這些感覺消失,也無助建立孩子抗逆力。...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玩轉暑假(2):實體遊戲到底培養孩子什麼重要的能力? 特約編輯Kathy15/07/2025 07/08/2025 研究遊戲的知名學者Peter Gray曾說:「玩耍時需要抑制支配他人的欲望,才能建立持久的合作關係」,這句話言簡意賅地點出了,「實體遊戲」為何是孩子成長中寶貴的一課。...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玩轉暑假(1):比起去邊玩,「同人玩」更重要 特約編輯Kathy14/07/2025 07/08/2025 孩子同人玩實體遊戲時,就是置身於真實的社交場景當中,從觀察與體驗中,逐步磨練出各種人際互動技巧和能力,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社教化/社會化」(Socialization)。...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暑假讓孩子無聊一下:解鎖創意與想像力的秘密 POPA編輯部11/07/2025 30/07/2025 「悶」其實是大腦提醒我們「刺激不足」的訊號,促使人們尋找新目標和探索未知世界。當孩子感到無聊,又懂得自發地尋找新鮮事物,這正是創意與想像力的起點。...
教養省思書寫省思 媽媽的1人台北行:從家庭責任到個人初心的自我覺察之旅 編輯Carrie10/07/2025 30/07/2025 在台北獨自旅行的五天四夜裡,作者反思了身為媽媽的家庭責任與自我成長之間的關係。身份轉變讓她體會到,只有在暫時放下家庭責任,給自己喘息和自由,才能重新感受生活的熱情與期待。...
編者話 陪伴家長同行,家長小組新體驗 編輯 Samantha09/07/2025 30/07/2025 通過家長小組,從單純提供育兒資訊,轉變為給家長一個放空和交流的空間,幫助他們重新梳理親職道路。親職不只是以孩子為先,家長小組同樣強調家長需要愛自己,找到平衡。...
人物訪問教養省思 給孩子的最佳禮物|爸爸以馬拉松成就孩子的成長心態 歡迎投稿23/06/2025 31/07/2025 與孩子共度時間遠比物質禮物更有意義,為了讓孩子明白挑戰和堅持的重要,我選擇參加馬拉松,親身經歷由零開始訓練到完成比賽的過程。過程中我遇到無數困難,但因著孩子的支持和親子陪伴,我努力堅持到底。這次馬拉松經驗,不只是我的挑戰,更是送給孩子最珍貴的成長禮物。...
教養省思書寫省思 90分,還不夠好?小學生媽媽的學業成績焦慮 C媽18/06/2025 31/07/2025 除了成績以外,我們是否也應該放下成績焦慮,多欣賞孩子其他方面的努力?同時,也需要多關心他們的人際關係,運動和休息是否足夠,讓他們減輕壓力,並協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價值。...
教養省思書寫省思 新手媽媽壓力大爆發:如何在長輩的關愛中找到平衡? 靜心10/06/2025 06/08/2025 新手媽媽壓力常源於長輩的關愛與建議,卻可能成為無形負擔。新手媽媽從自我質疑到尋求伴侶與其他媽媽的支持,逐漸學會設定界線,緩解壓力。...
專家同行有根有據 建立穩固的親子依附關係:讓孩子從「小魔王」變「小天使」 Joan02/06/2025 06/08/2025 依附理論指出,孩子與媽媽形成特殊情感聯結,視媽媽為安全基地,在其面前表達壓抑的情緒,如分離焦慮或對愛的渴求。這種行為並非溺愛造成,而是孩子信任媽媽的表現。媽媽可嘗試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接納其情緒,幫助表達,並妥善處理分離焦慮。透過陪伴、擁抱及信守承諾,媽媽能建立穩...
教養省思編者話編輯推介 走進《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談數碼時代的教養之難 編輯 Samantha30/05/2025 06/08/2025 《混沌少年時》揭示青春期複雜性,荷爾蒙波動、大腦與身體變化,讓青少年追尋認同,卻面臨同儕壓力與網絡世界的變數。在數碼時代,父母以為孩子待在家便安全,卻未察覺網絡的危機。面對青少年家長的無力感,原來可以用實在的交流抵抗!...
教養省思書寫省思 接放學的10分鐘:打開孩子心扉的親子連結時機 C媽27/05/2025 06/08/2025 那天接放學時,大仔怒氣沖沖,拒絕補習。由焦躁到放下,打開耳朵,聆聽孩子。我意識到,接放學的相處時間,可以成為孩子的情緒出口,家長需清空自身情緒,才能傾聽孩子心聲,接納其壞情緒,促進親子連結。...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從愛人到父母(2):新手父母壓力下重建夫妻關係的秘訣 POPA編輯部15/05/2025 06/08/2025 育兒後的夫妻關係面臨多重挑戰,包括財務壓力、家族干預及身心疲憊。這些挑戰十分普遍,新手父母透過同心協力定可克服,重建和諧的夫妻關係與家庭生活。...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從愛人到父母(1):夫妻育兒壓力下如何維繫婚姻 POPA編輯部14/05/2025 06/08/2025 夫妻成為父母後,常因家務分工不均、親密關係疏離、教養風格分歧及新角色適應壓力而影響婚姻和諧。適應新角色需時間,父母應正視心理壓力,不妨借助外力分擔家務,刻意安排獨處時光以維繫親密感,並需磨合教養觀念,認清原生家庭影響等,以應對夫妻育兒挑戰。...
教養省思編輯推介 從《虎毒不》看夫妻考驗:由親密戰友變成互相為難 編輯Carrie08/05/2025 07/08/2025 初生寶寶的來臨,既是值得慶賀的事,也是夫妻考驗的開始。彼此互相包容還好,最怕是丈夫未能體諒太太的情緒,而太太又嫌丈夫做得不夠好,未有欣賞他的付出,讓這段時光變得更為孤單艱難。在《虎毒不》中飾演阿偉的盧鎮業提到,如果阿偉能夠早點察覺太太的狀況,好好地接住她的情緒,或...
教養省思編者話編輯推介 《虎毒不》:帶你親歷新手父母的孤單 編輯 Samantha23/04/2025 07/08/2025 「這齣戲讓我明白到,母親的奉獻是非常偉大的『選擇』。」談善言在那場《虎毒不》的影後分享會如此說到。在戲中,她飾演初為人母的淑貞。滿心期待孩子出世,以圓滿她的人生,結果卻不似預期。明明那是倆口子從相識到相愛,到六年嘗試後,終於結成的果實,卻也是淑貞最孤單無助,走進黑...
懷孕期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準媽媽受壓是兩個人的事!你的「關心」放對地方了嗎? 編輯阿E15/04/2025 22/05/2025 如果你身邊正有一位準媽媽,試下多聽,少說:有時候,她需要的不是建議,而是能夠安心傾訴的對象。...
Watch LaterAdded 03:37 3-6歲6-9歲9-12歲動畫短片小學生涯 有氧運動對學習大有幫助|四肢發達等於頭腦簡單? POPA編輯部08/03/2017 07/06/2023011.4K224
Watch LaterAdded 04:29 3-6歲6-9歲9-12歲動畫短片小學生涯 【動畫】致家有ADHD孩子的家庭 3|你有想過要換走家裡那患有ADHD的孩子嗎? POPA編輯部25/04/2021 09/03/202306.8K75
Watch LaterAdded 03:26 0-1歲3-6歲動畫短片學前教育 早教教材有助BB智力發展?收看DVD教材的幼兒認字能力研究又得出甚麼結果? POPA編輯部08/12/2022 12/12/2022027.8K132
Watch LaterAdded 03:57 3-6歲6-9歲9-12歲動畫短片 【動畫】Scaffolding係乜?家長唔識唔得 POPA編輯部03/01/2018 21/12/2021026.5K521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過渡開學適應,父母該做的6件事 POPA編輯部25/08/2025 28/08/2025 開學在即,我哋知道有唔少學校其實已經提早開學,唔止學生,連媽媽爸爸都可能會緊張埋一份!今日想同大家講下開學適應,只要早啲做好心理建設,就能夠更好咁準備孩子身心,面對新一學年嘅挑戰!...
教養省思書寫省思 40歲媽媽的中年危機:在家庭與自我之間找到平衡 編輯Carrie08/08/2025 01/08/2025 踏入40歲,生活彷彿來到分水嶺。身體開始出現變化,家庭與事業壓力倍增,上有年邁父母、下有年幼子女,讓人身心俱疲。面對中年危機與更年期的來臨,許多媽媽在自我價值與角色認同間掙扎。唯有學會照顧自己,勇於尋找新方向,才能在40歲之後,迎接人生另一階段的成長與蛻變。...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手足成長差異:為什麼同一個家庭,孩子有不同的童年回憶? POPA編輯部06/08/2025 06/08/2025 手足成長差異是許多家庭常見的現象。雖然兄弟姐妹出生於同一個家庭,但家庭環境、父母情緒、出生順序及孩子個性等因素,導致他們對童年記憶和待遇的感受大相逕庭。...
書寫省思 孩子1句「你是最好的媽咪」,開啟愛的表達新篇章 靜心04/08/2025 31/07/2025 「媽咪,你是最好的媽咪!」兒子一句真摯的讚美,讓母親熱淚盈眶,開啟愛的表達新篇章。回想自己童年與父母的相處。從兒子的勇敢表達中,反思如何向自己的父母說出愛與感恩。愛的表達不僅溫暖親子關係,也能跨越世代,帶來深刻的感動與啟發。...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戒片」有沒有最佳時間?和幼兒進行Potty Training你要知 特約編輯Kathy30/07/2025 29/07/2025 戒片本來就好似「盲盒」一樣,一日未打開,一日都未知是易或難!
人物訪問教養省思 孩子成長紀錄|剝毛豆的小手教會我用雙手感知世界 歡迎投稿28/07/2025 07/08/2025 我總以為孩子成長是一場「被照顧」的過程。但那天我明白了,其實他們一直在「自己長大」,只是我們是否願意放慢腳步,陪他們練習。...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別以「威迫利誘」管教孩子!專家教你按年齡教導紀律 POPA編輯部23/07/2025 29/07/2025 「威迫利誘」通常只令孩子因為驚而暫時聽話,並唔能夠真正明白行為背後的道理,無法促進長遠的行為改變。...
教養省思書寫省思 母女大戰!互相嫌棄過後,還是會相親相愛嗎? 編輯Carrie18/07/2025 29/07/2025 一個即將踏入青春期的小四女兒跟一個疑似步入更年期的阿媽,正面交鋒起來絕對是災難級。母女大戰一觸即發,只看是哪方按捺不住先挑起火頭。...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玩轉暑假(3):做個稱職的陪玩師,建立孩子抗逆力 特約編輯Kathy16/07/2025 07/08/2025 對孩子負面情緒的全然否定,並無法帶來心中所想的效果。硬生生把孩子的負面情緒抑制下來,也不會令這些感覺消失,也無助建立孩子抗逆力。...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玩轉暑假(2):實體遊戲到底培養孩子什麼重要的能力? 特約編輯Kathy15/07/2025 07/08/2025 研究遊戲的知名學者Peter Gray曾說:「玩耍時需要抑制支配他人的欲望,才能建立持久的合作關係」,這句話言簡意賅地點出了,「實體遊戲」為何是孩子成長中寶貴的一課。...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玩轉暑假(1):比起去邊玩,「同人玩」更重要 特約編輯Kathy14/07/2025 07/08/2025 孩子同人玩實體遊戲時,就是置身於真實的社交場景當中,從觀察與體驗中,逐步磨練出各種人際互動技巧和能力,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社教化/社會化」(Socialization)。...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暑假讓孩子無聊一下:解鎖創意與想像力的秘密 POPA編輯部11/07/2025 30/07/2025 「悶」其實是大腦提醒我們「刺激不足」的訊號,促使人們尋找新目標和探索未知世界。當孩子感到無聊,又懂得自發地尋找新鮮事物,這正是創意與想像力的起點。...
教養省思書寫省思 媽媽的1人台北行:從家庭責任到個人初心的自我覺察之旅 編輯Carrie10/07/2025 30/07/2025 在台北獨自旅行的五天四夜裡,作者反思了身為媽媽的家庭責任與自我成長之間的關係。身份轉變讓她體會到,只有在暫時放下家庭責任,給自己喘息和自由,才能重新感受生活的熱情與期待。...
編者話 陪伴家長同行,家長小組新體驗 編輯 Samantha09/07/2025 30/07/2025 通過家長小組,從單純提供育兒資訊,轉變為給家長一個放空和交流的空間,幫助他們重新梳理親職道路。親職不只是以孩子為先,家長小組同樣強調家長需要愛自己,找到平衡。...
人物訪問教養省思 給孩子的最佳禮物|爸爸以馬拉松成就孩子的成長心態 歡迎投稿23/06/2025 31/07/2025 與孩子共度時間遠比物質禮物更有意義,為了讓孩子明白挑戰和堅持的重要,我選擇參加馬拉松,親身經歷由零開始訓練到完成比賽的過程。過程中我遇到無數困難,但因著孩子的支持和親子陪伴,我努力堅持到底。這次馬拉松經驗,不只是我的挑戰,更是送給孩子最珍貴的成長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