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咁講 孩子樂觀定悲觀,在乎父母怎樣做? POPA編輯部23/10/2019 23/10/2019 有得選擇的話,相信大部分人都想自己樂觀積極,要是自己做不到,至少把希望放到孩子身上。但面對成長中必然會遇到的挫折和挑戰,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在相同處境下不同的行為表現?... 9.2K6
研究咁講 心理學家:孩子天生高度敏感,父母可以這樣照養 POPA編輯部22/10/2019 22/11/2023 「蘭花型」孩子由於天生高度敏感,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情緒也更容易受傷。不少家長立即留言表示認同,吐出養育蘭花型孩子的父母心聲——「照顧他們真是很沒辦法又很累」。是的,蘭花型孩子,給家長下了一道很艱澀的考題,但這並不是無解的難題。... 99.6K9
9-12歲中學路上專家同行青少年 父母的「青春期煩惱」|每個家庭都躲不過的一個階段 思路(註冊社工)21/10/2019 31/05/2023 「青春期煩惱」這類問題的特色在於父母覺得很煩惱,但子女覺得自己好「正常」,不明白父母為何這麼緊張。為甚麼會有這樣的落差呢?... 10.6K4
中學路上研究咁講青少年 青春期孩子開始需要私人空間,父母可以如何做? 科豆16/10/2019 26/04/2023 當小孩踏入青春期時,開始渴求獨立,需要更多的私隱,是自然不過的事。然而,規管孩子的方法,家長可能學了不少;但給予孩子空間與自由的藝術,父母則未必太懂。由澳洲政府資助、並經過專家審查的網站 raisingchildren.net.au,就私隱(Privacy)、監督... 12.4K7
研究咁講 孩子自尊高與低,跟父母教養有何關係? POPA編輯部08/10/2019 02/01/2024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把自我批評的聲音,它會在自己有過失或不足時,跑出來斥責你、貶低你。這把聲音到底從哪裡來?美國臨床心理學家Dr. Matthew Mckay認為,在孩童時期所聽到的父母懲罰批評,會一直跟著孩子長大,最後成為了他自我批評之聲,影響到其自尊高低。... 13.5K5
專家同行青少年 記一位有妥瑞症的年輕人和他父母的愛 思路(註冊社工)30/09/2019 14/06/2021 愛讓我們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和學會對自己的接納,讓我們懂得欣賞自己和生命,讓我們不會放棄,因為我們知道這世界有人愛著你。「愛是愛的回報」——讓子女聽到、看到、體會到你對他們的愛,他們就會學懂愛己愛人,這是父母給子女最寶貴的禮物。... 4.4K5
研究咁講 心理學家:想親近孩子,先要學習跟孩子談話的技巧 POPA編輯部26/09/2019 26/09/2019 有一天,你的孩子放學回來,哭著告訴你:「老師當眾罵我……」。你會跟他說什麼? A.「你做了什麼,老師要罵你?」B.「下次如果你不想老師罵你,你可以……」C.「你當時一定很尷尬,這天很不好過吧。」... 9.1K6
研究咁講 蘭花、蒲公英、鬱金香,你的孩子是高敏兒嗎? POPA編輯部25/09/2019 06/04/2023 有一類孩子,對外界環境很敏感,明明是「小事」反應卻很大,情緒很易激動……你認識這樣的孩子嗎?還是你的孩子就是這樣?心理學學者Dr. Michael Pluess將這種高敏感孩子稱之為「蘭花型」。... 33.8K10
研究咁講 心理學家:父母這樣說,才能令孩子合作 POPA編輯部20/09/2019 29/05/2023 每一天孩子從起床出門,到放學回家吃飯,也會出現無數個讓父母抓狂的瞬間。累壞的父母左一句「告訴你多少次了」,右一句「我叫你立即停下來」,無非是想孩子合作一點。但大家有沒有發覺好像不太管用?... 13.6K3
懷孕期研究咁講 給爸媽的建議:如何告知孩子他們要當哥哥姐姐呢? POPA編輯部19/09/2019 09/11/2023 懷了第二個(或以上)孩子,不少爸媽都會煩惱要如何給哥哥姐姐心理準備。要是你正在苦惱,先恭喜你和家人即將有多位新成員,以下是我們給你的小禮物,希望能幫助你大孩子迎接新生命~... 5.5K4
研究咁講 溝通的真諦(下集):可否不再是吵架收場? POPA編輯部11/09/2019 09/04/2020 美國心理學家兼婚姻輔導員Dr. Randi Gunther說,溝通不只是關乎兩個人之間的談話內容,更多是關乎那內容如何被傳遞和接收。試想,一句句子,只要換個表情、語氣或身體語言,已經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意思。... 7.5K3
研究咁講 溝通的真諦(上集):誤會是如何發生的? POPA編輯部10/09/2019 09/04/2020 溝通本來已經難,在衝突之中溝通是難上加難。看著另一半面紅耳赤,吊高嗓子,你會否納悶對方不可理喻卻又毫無自覺?到你嘗試辯護時,又是否總會在心中反問自己:為什麼每次也愈說愈糟?... 9.8K3
中學路上專家同行青少年 駐校社工:親子溝通,溝極唔通? 思路(註冊社工)08/09/2019 04/05/2023 親子溝通最緊要、最難學的部份其實不是說話,而是聆聽。當我們發現怎樣說都沒有用,很可能不是因為我們說不夠,而是聽不夠。讓子女知道你願意聆聽是讓他們肯坦誠地和你溝通的關鍵。... 17.8K11
專家同行 註冊家庭治療師:憤怒是障眼法,隱藏著什麼你知道嗎? 李姑娘(英國註冊家庭治療師)04/09/2019 03/09/2019 有一個孩子,被帶到一個陌生環境中,身邊也沒有熟悉的人。此時,一位不認識的大人上前親切地安撫他,孩子毫不領情,還怒目而視、漲紅著臉大叫「我不要你!」... 9.3K6
中學路上小學生涯研究咁講 心理學家跟你分享|學習大學問(3)學習策略 POPA編輯部02/09/2019 06/11/2024 相信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夠輕輕鬆鬆掌握知識,同時也希望知道他們真的有在努力。所以看到他們在書本上畫滿重點、會反覆閱讀、集中練習,就會感到安心,但最新的腦科學研究和認知科學研究告訴我們,這些方式只是讓孩子看上去很努力,卻不一定有效。要想取得更牢固、更準確、更持久的學習效... 4.1K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