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歲人物訪問初生嬰兒 讓BB Cry It Out(上)|BB兩小時醒一次,我終於頂唔順了 歡迎投稿22/04/2022 11/05/2022 不想讓BB哭是怕她會有心理陰影,但如果我無止境地抱她哄她,自己睡不夠,第二天就會脾氣暴躁,因而忍不住因為小事發脾氣。媽媽天天在家發脾氣,結果BB還是會有心理陰影吧?... 9.5K7
0-1歲專家同行 識得玩系列(二)|BB發聲發光玩具,居然牽涉「因果論」? 結他她小姐(言語治療師)11/04/2022 26/04/2022 這一類的玩具,我們治療師稱為 「操作類玩具」(means-end toys)。表面看來,這種供給視覺聽覺刺激的玩具,看似只是用來給BB尋開心,對認知和語言又怎會有關係?我不賣關子了,其實學習語言真的很奧妙,需要不同的有利條件。... 3.9K3
0-1歲初生嬰兒書寫省思 學習不帶情緒勒索的愛,是媽媽一生的課題 地上媽媽08/04/2022 直至有一天,老爺為我帶來了客家的黃酒,說是產後必吃的補身聖物,囑咐我媽一定要煮給我。我見我媽打算照做,便早向她強調我對酒精過敏,不能吃黃酒雞。怎料翌日午餐,一打開竟真是黃酒雞,我不禁咋舌。她解釋說只加了少許黃酒調味,何況調理過程中酒精也會揮發,信誓旦旦稱沒有問題。... 15.7K10
3-6歲小學生涯幼兒教育書寫省思 終於,我被鄰居投訴了(下)|點做人父母? C媽29/03/2022 11/04/2022 人們說「生仔要考牌」,批評父母不懂教就不要生,那怎樣才算是合格的父母呢?一般孩子已不是容易管教,若孩子不幸有特殊需要如自閉症或過度活躍,家長更難以控制他們的行為舉止。曾在港鐵遇過一個男孩在車廂內不停大叫,身旁的媽媽一臉尷尬,只能不斷向被打擾的乘客致歉。那刻,我只看... 6.5K4
3-6歲學前教育小學生涯幼兒教育書寫省思 終於,我被鄰居投訴了(上)|停課後,孩子成了不受歡迎的怪獸? C媽29/03/2022 08/04/2022 學校停課、公園關閉,家裡成為了孩子唯一能玩耍放電的場地。孩子玩得太興奮容易失控,更何況兩兄弟尚年幼,只有三歲和六歲,瘋癲程度難以言喻,由第一天開始,我已不停提醒他們需減低聲量、「樓下會地震」,但他們都聽不進耳,「細聲啲」的勸喻根本起不了作用。... 13.5K2
6-9歲9-12歲小學生涯研究咁講 研究:只有口罩沒表情,情緒變到好難明? POPA編輯部25/03/2022 25/03/2022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兒童情緒實驗室(UW-Madison's Child Emotion Lab)的研究員Ashley Ruba進行研究,向81位7至13歲小朋友展示三種人臉圖片,一種無遮無擋、一種戴著口罩和一種是戴著太陽眼鏡。... 1.4K2
6-9歲人物訪問小學生涯 隔著屏幕舉杯|也許是孩子僅有的社交練習 歡迎投稿23/03/2022 24/03/2022 如今,學生正面對的,是流水式的一節課接一節課,我們不知道還要戴著口罩走多遠,或是看著屏幕再走多久。如果疫情下小孩子的情緒和行為會直接受到牽連,那麼平日在處理學生和子女的生活疑難時,我們更須要沉著氣,多用和氣並耐心,牽著他們的小手陪伴他們一起走向光明。... 2.1K3
0-1歲1-3歲3-6歲專家同行 識得玩系列(一)|「餵BB公仔飲奶」遊戲,背後隱藏著什麼大意義? 結他她小姐(言語治療師)21/03/2022 26/04/2022 到我大學時期讀言語治療,研究各種理論,我才發現原來學術界一早已肯定了玩耍的意義:孩子的遊戲行為能幫助他們求新求知,發揮想像力,甚至鍛鍊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因此,遊戲對孩子的認知和語言溝通發展實際上非常重要。... 9.2K4
6-9歲研究咁講 研究:孩子相親相愛不是夢|父母們,這些方法你試過沒有? POPA編輯部17/03/2022 25/03/2022 兄弟姊妹有互相比較和競爭的心態很正常,而父母要做的,是要盡量消除他們這種心態,並透過不同方式讓他們明白,他們可以是一個互相合作的團隊,其中一個方法是,製定一些任務,邀請他們合力完成。... 6.7K3
6-9歲研究咁講 研究:兄弟姊妹共處多,就能練成良好社交技巧? POPA編輯部17/03/2022 25/03/2022 《教養大震撼》書中提到,兄弟姐妹相處得多,並不代表學到的一定是良好的社交技巧,很多時候甚至會學到壞的社交技巧。蘇格蘭斯德靈大學Samantha Punch博士,用了一句話來概括:「手足本來就是一種互動規範會被推到極限的人際關係。兄弟姊妹之間,憤怒與不悅都不必壓抑下... 3.5K2
6-9歲9-12歲人物訪問 星加坡媽媽抗疫戰:一個星期,兩隻手,照顧三個新冠病人 歡迎投稿08/03/2022 14/03/2022 此時我最擔心的就是孩子是否被感染了,回家後第一時間為他們做測試,幸運地他們都呈陰性。家裡的工人確診了,我和兩個小的都自動被列入高危群組,根據政府的指引我們每天要在家自行測試,如果是陰性才能出門。... 2.5K4
0-1歲初生嬰兒書寫省思 嬲足一百天(下)|兩個母親,其實在生什麼氣? 不求人07/03/2022 07/03/2022 姊姊嘆氣道:「其實你都係唔明。佢想參與照顧外孫,但你又請咗陪月,佢唔知道可以喺邊方面參與。佢覺得自己係多餘,所以就好敏感,容易嬲。」我忽然好像明白了什麼,但還是不服氣說:「我每天照顧BB睡眠不足已經很辛苦,3個月沒有一天睡多過5小時,我才是最需要被照顧被體諒的一個... 12.4K6
0-1歲初生嬰兒書寫省思 嬲足一百天(上)|孩子出生後,我媽和我開戰了 不求人07/03/2022 07/03/2022 母親還是不買帳,每隔數天便說起陪月如何刻薄新手媽媽、只煲菜湯、只給豬肉而沒有雞肉、「打斧頭」,最後更要脅說若我聘請陪月,坐月時她不會來探望我等等。每次跟她商量崗位分工,也都是不歡而散。「我生咗三個。你識湊咩?」她問我。面對母親的質疑,我卻堅信雖然我是新手,但我會努... 25.4K4
0-1歲1-3歲專家同行 促進孩子語言發展的陷阱?(二)|唔啱呀你依家再跟我講一次! 結他她小姐(言語治療師)01/03/2022 15/03/2022 遇到孩子說「錯」話這個情況,首先請家長不需過份動怒。因為當你開始失去耐性指責孩子的時候,你就可能白白中斷了與孩子繼續對話的機會。你此時給孩子灌溉的,未必是正確的句式、或者你認為優質的語言養份;而是怒氣、挫敗、以及害怕下次再講錯的陰影。... 6K2
3-6歲6-9歲9-12歲研究咁講 觸不到的朋友:孩子與他的「假想朋友」 編輯 Samantha01/03/2022 21/08/2023 有「假想朋友」是正常的;沒有「假想朋友」也是正常的。美國臨床心理學家 Dr. Kate Eshleman 指出有過半小朋友有「假想朋友」,有些孩子到了12歲也還會有「假想朋友」!這位「朋友」可以是完全用想像力虛構出來的,也可以是真有其「人」的玩具或公仔。... 3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