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訪問 兄兼父職(上):不得不照顧妹妹的日子 歡迎投稿20/05/2022 06/04/2023 自那時候起,我的簽名開始頻繁出現在妹妹的手冊上,甚至我出席了妹妹的家長日,老師與我之間無言的尷尬也是令人難忘。我以為這種程度的照顧,應該是我的極限,不可能需要我再做得更多吧?... 21.3K8
6-9歲研究咁講 研究:孩子相親相愛不是夢|父母們,這些方法你試過沒有? POPA編輯部17/03/2022 25/03/2022 兄弟姊妹有互相比較和競爭的心態很正常,而父母要做的,是要盡量消除他們這種心態,並透過不同方式讓他們明白,他們可以是一個互相合作的團隊,其中一個方法是,製定一些任務,邀請他們合力完成。... 6.7K3
6-9歲研究咁講 研究:兄弟姊妹共處多,就能練成良好社交技巧? POPA編輯部17/03/2022 25/03/2022 《教養大震撼》書中提到,兄弟姐妹相處得多,並不代表學到的一定是良好的社交技巧,很多時候甚至會學到壞的社交技巧。蘇格蘭斯德靈大學Samantha Punch博士,用了一句話來概括:「手足本來就是一種互動規範會被推到極限的人際關係。兄弟姊妹之間,憤怒與不悅都不必壓抑下... 3.6K2
書寫省思 從兩部電影談父母偏心:得寵與失寵的孩子同樣受苦 瓊姐13/03/2022 14/12/2022 如果兩個孩子中,一個乖巧可愛,一個頑劣不堪;一個學業優秀,一個學業糟糕;一個溫柔體貼,一個脾氣暴躁……父母心中的天秤很難不偏向其中一個。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和關係也因此變得愛恨交織。這種影響直到孩子成年之後仍在延續。... 19K3
書寫省思 似曾相識|是兩代不變的家的歲月 能量爸26/10/2021 一家人去買東西,兩姊妹都會這樣一頭一尾合力把貨物拿回家……「合力拿著長長的東西」在街上滑稽地走,這個情景彷彿似曾相識……... 3.6K6
專家同行成年孩子 家中孻女卻成眾人「大家姐」——側寫梅艷芳的成長故事,談手足出生排序失衡(下) 家庭治療師 Peggy Chan13/10/2021 23/08/2022 強烈的慢性焦慮往往使我們不能客觀評估現實、視野狹隘、偏執和處事情緒主導。父母的焦慮亦往往以「過度保護孩子」的形態出現,並反映在親子間過於糾纏的關係之中。... 11.7K5
專家同行成年孩子 家中孻女卻成眾人「大家姐」——側寫梅艷芳的成長故事,談手足出生排序失衡(上) 家庭治療師 Peggy Chan13/10/2021 19/10/2021 梅艷芳在她短暫的生命裡,早就紅透半邊天,在娛樂圈中備受愛戴,對朋友及後輩特別提攜,為社會公益義不容辭,圈內圈外都被尊稱為「梅姐」,而她離開那年才不過四十歲。她這樣的性格特質,怎樣看都似是大家姐才會有的,可是事實上,梅艷芳在家中排行最小,有兩個兄長和一個姊姊。要理解... 13K7
人物訪問成年孩子 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人和你長得一模一樣——大孖的心聲 歡迎投稿17/09/2021 06/04/2023 以前父母常跟我說『要照顧細佬妹』,照顧細妹我很理解,但家聰不過是比我遲出生十多分鐘,為什麼又要我照顧?可能其他人會覺得反正要有個叫法,『大佬』『細佬』都不過是一句,我也太斤斤計較了;但所謂同卵雙胞胎就是在母體同時成形吧?只因為出生次序先一點,我卻無形中背負了多一份... 2.8K2
人物訪問成年孩子 離巢記——終於走到獨立自住的一步 歡迎投稿30/08/2021 06/04/2023 我由回港之後漸漸萌生要搬出去住的念頭。而正值 young adult 這不上不下的階段,總覺得自己一日留在父母膝下,一日仍是一個長不大的女孩。我清楚自己想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與其說是一個『地域』,空間對我更是一片『園地』,讓一個人蘊釀更深層的思考,去專心摸索自... 2.5K2
Watch LaterAdded 06:04 Podcast爸媽練習生 🎙️爸媽練習生|從孩子的角度看手足爭執|那場誤會的不同版本 Yan26/08/2021 21/08/2023 手足爭執都從誤會開始……當這些事情發生了很多次,而我終於有機會在過去一年,仔細觀察他們爭執前的場景。我發現原來十次爭執當中,有八次都由一個誤會開始。例如有一次,兄妹二人在砌積木,哥哥在拼砌一個很高的塔,他用紅色、綠色、紅色、綠色交疊拼砌,當他轉頭正想去找一件紅色積... 4.7K32
學前教育小學生涯研究咁講 研究:小朋友嘈交,日本人教你袖手旁觀!? 科豆25/07/2021 14/03/2023 有人以為女仔會斯文啲,只要你屋企有多過一個女,就會知道事實笨唔係咁……佢哋兩姊妹嘈交都已經可以好似一個墟咁一人一句,然後作為父親嘅我,頭都大埋。平時筆者要做和事佬,不過睇完一篇研究之後,我打算試下學日本人:袖手旁觀。... 2.3K1
6-9歲9-12歲小學生涯書寫省思 一家人,就是要共同進退! 山寨匠人14/07/2021 我望一望家姐,她沒出聲,眼神表現得有點委屈。我繼續問細佬,如果我只帶家姐放學,不等細佬,他又會覺得如何。細佬靜了,我接著再向他聲明「作為爸爸,我想兩個都一起接回家」。他們都靜了,我想他們知道,放學安排不單單是他們的事情,同時也是我的事情。... 7.9K5
書寫省思 姊妹情深|緊緊相連的碌架床是她倆的成長印記 能量爸02/03/2021 02/03/2021 一個井井有條地蓋著被;一個則整個人轉了180度,被子也全被踢開了。兩個性格南轅北轍的人,甜甜地睡在這張上下格緊緊相連的碌架床上。在她們的成長裡,有紛爭,同時留下很多記印。而我相信,更多的是,永遠只有她倆才感受到的親密和愛。... 6.8K9
書寫省思 給兩個孩子買一式一樣的玩具,是我做過最好的決定 C媽24/02/2021 16/04/2021 很多大人為免聽到弟妹哭喊,總是順勢叫「大讓細」。「讓」這個字說來容易,卻無人看見心愛玩具只有一件,如果「讓」了出去,自己也就沒有了。大人也不容易做到,何況是只有幾歲的小孩呢?... 4.7K1
專家同行 「明明是同一條腸出」,為何有些兄弟姊妹總是一個乖一個曳? 家庭治療師 Peggy Chan18/02/2021 06/01/2025 在這個個案中,長子的「叛逆」及幼女的「乖巧」都是他們應對父母焦慮的自然反應。只是連他們都不自覺,走進了這些性格角色中。當壓力或焦慮愈大,這些「叛逆」或「乖巧」的行為亦會愈變本加厲,所以「叛逆」或「乖巧」等行為往往並不是孩子真正的本性。當焦慮減退或轉移,他們的行為性... 3.5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