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手足成長差異:為什麼同一個家庭,孩子有不同的童年回憶? POPA編輯部06/08/2025 06/08/2025 手足成長差異是許多家庭常見的現象。雖然兄弟姐妹出生於同一個家庭,但家庭環境、父母情緒、出生順序及孩子個性等因素,導致他們對童年記憶和待遇的感受大相逕庭。... 101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戒片」有沒有最佳時間?和幼兒進行Potty Training你要知 特約編輯Kathy30/07/2025 29/07/2025 戒片本來就好似「盲盒」一樣,一日未打開,一日都未知是易或難! 150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別以「威迫利誘」管教孩子!專家教你按年齡教導紀律 POPA編輯部23/07/2025 29/07/2025 「威迫利誘」通常只令孩子因為驚而暫時聽話,並唔能夠真正明白行為背後的道理,無法促進長遠的行為改變。... 181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玩轉暑假(3):做個稱職的陪玩師,建立孩子抗逆力 特約編輯Kathy16/07/2025 07/08/2025 對孩子負面情緒的全然否定,並無法帶來心中所想的效果。硬生生把孩子的負面情緒抑制下來,也不會令這些感覺消失,也無助建立孩子抗逆力。... 210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玩轉暑假(2):實體遊戲到底培養孩子什麼重要的能力? 特約編輯Kathy15/07/2025 07/08/2025 研究遊戲的知名學者Peter Gray曾說:「玩耍時需要抑制支配他人的欲望,才能建立持久的合作關係」,這句話言簡意賅地點出了,「實體遊戲」為何是孩子成長中寶貴的一課。... 160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玩轉暑假(1):比起去邊玩,「同人玩」更重要 特約編輯Kathy14/07/2025 07/08/2025 孩子同人玩實體遊戲時,就是置身於真實的社交場景當中,從觀察與體驗中,逐步磨練出各種人際互動技巧和能力,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社教化/社會化」(Socialization)。... 181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暑假讓孩子無聊一下:解鎖創意與想像力的秘密 POPA編輯部11/07/2025 30/07/2025 「悶」其實是大腦提醒我們「刺激不足」的訊號,促使人們尋找新目標和探索未知世界。當孩子感到無聊,又懂得自發地尋找新鮮事物,這正是創意與想像力的起點。... 81
專家同行有根有據 建立穩固的親子依附關係:讓孩子從「小魔王」變「小天使」 Joan02/06/2025 06/08/2025 依附理論指出,孩子與媽媽形成特殊情感聯結,視媽媽為安全基地,在其面前表達壓抑的情緒,如分離焦慮或對愛的渴求。這種行為並非溺愛造成,而是孩子信任媽媽的表現。媽媽可嘗試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接納其情緒,幫助表達,並妥善處理分離焦慮。透過陪伴、擁抱及信守承諾,媽媽能建立穩... 50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從愛人到父母(2):新手父母壓力下重建夫妻關係的秘訣 POPA編輯部15/05/2025 06/08/2025 育兒後的夫妻關係面臨多重挑戰,包括財務壓力、家族干預及身心疲憊。這些挑戰十分普遍,新手父母透過同心協力定可克服,重建和諧的夫妻關係與家庭生活。... 80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從愛人到父母(1):夫妻育兒壓力下如何維繫婚姻 POPA編輯部14/05/2025 06/08/2025 夫妻成為父母後,常因家務分工不均、親密關係疏離、教養風格分歧及新角色適應壓力而影響婚姻和諧。適應新角色需時間,父母應正視心理壓力,不妨借助外力分擔家務,刻意安排獨處時光以維繫親密感,並需磨合教養觀念,認清原生家庭影響等,以應對夫妻育兒挑戰。... 140
懷孕期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準媽媽受壓是兩個人的事!你的「關心」放對地方了嗎? 編輯阿E15/04/2025 22/05/2025 如果你身邊正有一位準媽媽,試下多聽,少說:有時候,她需要的不是建議,而是能夠安心傾訴的對象。... 1181
懷孕期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新研究:播放古典音樂有助胎兒自主神經系統發展 編輯阿E08/04/2025 07/08/2025 我哋曾經有條短片講莫扎特胎教嘅迷思,而最近,一項由墨西哥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the State of Mexico領導的研究為這場爭論提供了新的科學證據——播放古典音樂可以穩定胎兒的心率變化,可能對胎兒的自主神經系統發展有益。... 30
專家同行有根有據 解答家長疑難:新手二孩父母可以如何陪伴孩子? 編輯 Samantha07/04/2025 22/05/2025 大女而家兩歲,細女四個月。我都唔肯定係唔係「trouble two」加埋呷醋,大女最近成日講「唔要媽媽」,特別係唔順佢意嗰陣就更明顯。 每次佢講「唔要媽媽」,我都唔知應唔應該點回應,唔想太著眼佢講「唔要」,但又真係見到佢會想我走開,要爸爸陪,或者自己發脾氣、發洩情... 1520
研究咁講青少年 抑鬱風險都有得預知?研究:留意孩子對獎勵的反應 編輯阿E25/03/2025 08/08/2025 其實,目前的診斷方法可以找出已經有抑鬱症狀的孩子,但要提前預測哪些孩子有抑鬱風險,卻並不容易,連心理學專家也很難準確預測哪位青少年最有可能出現抑鬱症狀。... 30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研究:同理心都有因材施教!? 科豆18/03/2025 08/08/2025 最近,有一項研究探討3至6歲小朋友的同理心發展,發現孩子的同理心其實會隨年齡增長而改變,而且每個孩子的發展方式都不同,可以因材施教!?...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