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從一個小男孩的故事開始…… POPA編輯部13/12/2019 12/12/2019 從前,有一個小男孩跟朋友散步。朋友問他:「你知道那是什麼鳥嗎?」男孩答:「不知道呀。」朋友揶揄他說:「那是畫眉。你爸爸什麼也沒教你呢!」而朋友並不知道,男孩的爸爸教會了男孩一件更重要的事——... 4.3K2
0-1歲1-3歲3-6歲6-9歲9-12歲學前教育小學生涯研究咁講 父母的懊悔:最糾結是,教得太遲? POPA編輯部10/12/2019 14/06/2021 很多父母看到我們的資訊後,都會深深懊悔學前的「黃金階段」已錯過了!心中暗呼:「如能早一點發現,一切可能就不一樣!」... 8.2K4
研究咁講 從創傷中復原(三):給自己的禮物,在創傷中重生 POPA編輯部22/11/2019 10/12/2019 一項研究發現,人們要從婚姻破裂中復原過來,其自尊程度、樂觀態度、離婚前的抑鬱狀態等並不是關鍵因素,幫助他們對抗不幸、大步向前的正是自我慈悲。... 3.5K4
研究咁講 從創傷中復原(二):借助他人的力量,扶起自己 POPA編輯部22/11/2019 10/12/2019 很多人說為人父母則強,為了孩子,很多事我們也一一扛下來了。但其實,就像我們照顧孩子一樣,只得一個人的時候,通常很吃力;要重新站得起來,一個人的力量很多時並不足夠……... 5.4K4
研究咁講 從創傷中復原(一):突破創傷的掩眼法 POPA編輯部22/11/2019 25/02/2020 所謂的創傷,不一定是喪親喪親、離異等重大的事件,諸如日常的小挫折,都需要好好療傷。若我們能從中復原過來,那我們將更能向孩子展現面對生命各種難關,如何「嗰度跌低,嗰度起返身」。... 4.2K4
Watch LaterAdded 03:33 動畫短片 【動畫】兩個因素,決定你是哪種父母!? POPA編輯部22/11/2019 21/12/2021 很多父母都會覺得教養上的鬆緊,很難拿捏。一方面想放手讓孩子自由地做自己,但「唔管唔教」又怕變成放縱。持有這種看法的人一般都會覺得,教養就只有一個維度,不是鬆就是緊,但事實又是否真的如此?... 39.9K236
1-3歲3-6歲6-9歲9-12歲研究咁講 讓孩子有好脾氣,用RULER教他們認識情緒 POPA編輯部08/11/2019 24/02/2025 有媽媽說,她女兒(4歲)很容易情緒激動,很臭脾氣,一些小事就能觸發這個沒耐性的小女孩。我們參考耶魯情緒管理中心為小朋友度身訂做的五大情緒管理步驟,加上以往對情緒的理解,分享給大家怎樣給孩子引導情緒。... 13.2K2
1-3歲3-6歲研究咁講 性教育系列:解答家長遇到的四大難題 POPA編輯部29/10/2019 14/06/2021 對於2歲之前的BB來說,發現和觸摸生殖器,其實就像發現和觸摸手指、腳趾一樣自然,他們只是在學習瞭解自己的身體部分,同樣能帶給他們良好的感覺。儘管兒童觸摸生殖器的現象很普遍,很多父母在看到時仍然感到不自在。... 4.1K3
研究咁講 孩子樂觀定悲觀,在乎父母怎樣做? POPA編輯部23/10/2019 23/10/2019 有得選擇的話,相信大部分人都想自己樂觀積極,要是自己做不到,至少把希望放到孩子身上。但面對成長中必然會遇到的挫折和挑戰,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在相同處境下不同的行為表現?... 9.2K6
研究咁講 心理學家:孩子天生高度敏感,父母可以這樣照養 POPA編輯部22/10/2019 22/11/2023 「蘭花型」孩子由於天生高度敏感,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情緒也更容易受傷。不少家長立即留言表示認同,吐出養育蘭花型孩子的父母心聲——「照顧他們真是很沒辦法又很累」。是的,蘭花型孩子,給家長下了一道很艱澀的考題,但這並不是無解的難題。... 99.6K9
研究咁講 孩子自尊高與低,跟父母教養有何關係? POPA編輯部08/10/2019 02/01/2024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把自我批評的聲音,它會在自己有過失或不足時,跑出來斥責你、貶低你。這把聲音到底從哪裡來?美國臨床心理學家Dr. Matthew Mckay認為,在孩童時期所聽到的父母懲罰批評,會一直跟著孩子長大,最後成為了他自我批評之聲,影響到其自尊高低。... 13.5K5
研究咁講 心理學家:想親近孩子,先要學習跟孩子談話的技巧 POPA編輯部26/09/2019 26/09/2019 有一天,你的孩子放學回來,哭著告訴你:「老師當眾罵我……」。你會跟他說什麼? A.「你做了什麼,老師要罵你?」B.「下次如果你不想老師罵你,你可以……」C.「你當時一定很尷尬,這天很不好過吧。」... 9.1K6
研究咁講 蘭花、蒲公英、鬱金香,你的孩子是高敏兒嗎? POPA編輯部25/09/2019 06/04/2023 有一類孩子,對外界環境很敏感,明明是「小事」反應卻很大,情緒很易激動……你認識這樣的孩子嗎?還是你的孩子就是這樣?心理學學者Dr. Michael Pluess將這種高敏感孩子稱之為「蘭花型」。... 33.8K10
研究咁講 心理學家:父母這樣說,才能令孩子合作 POPA編輯部20/09/2019 29/05/2023 每一天孩子從起床出門,到放學回家吃飯,也會出現無數個讓父母抓狂的瞬間。累壞的父母左一句「告訴你多少次了」,右一句「我叫你立即停下來」,無非是想孩子合作一點。但大家有沒有發覺好像不太管用?... 13.6K3
懷孕期研究咁講 給爸媽的建議:如何告知孩子他們要當哥哥姐姐呢? POPA編輯部19/09/2019 09/11/2023 懷了第二個(或以上)孩子,不少爸媽都會煩惱要如何給哥哥姐姐心理準備。要是你正在苦惱,先恭喜你和家人即將有多位新成員,以下是我們給你的小禮物,希望能幫助你大孩子迎接新生命~... 5.5K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