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治療師:只爭取認同感的學習,是愉快學習的阻擋

學習不應只為追求認同,孩子需要建立健康的自我價值

個案分享:雙面模範生

這次來找我的孩子是一位十歲男生,他是學校裡的模範生,成績名列前茅,獲獎無數,多年來都穩坐全級頭三甲位置。對師長尊敬有禮,對同學也照顧有加,經常幫助成績較遜色的同學。在老師心目中,他是個完美典範,在家長日當天,老師對男孩的評語用三個字來形容「無得彈」。男生家長聽見當然開心,然而,他們卻有難言之隱不敢向老師言明。

男孩子在家裡是判若兩人,他的父母說若果他在學校是一個天使,在家便是魔鬼。他會沒有自制地追看電視和打遊戲機,拿走爸媽的電話大玩遊戲,若然被阻止便會大發脾氣,對家人無禮之餘也會故意欺負弟妹。他在家的行為令家長大為不解。

家長:「我地擔心他的情緒發展,點解喺學校就咁完美,返到屋企變左另一個人,佢係咪雙重性格呀?」
我:「家長覺得人有無完美呢?」
家長:「梗係無,邊有完美嘅人㗎。」
我:「家長你平時返工同喺屋企會唔會有唔同?」
家長:「唔…都會,喺公司面對同事同老闆,點都有壓力,返到屋企先可以做返自己。」
我:「同意呀,返到屋企先可以做返自己,小朋友其實都一樣。佢喺學校長時間係模範生,丁點唔容許自己犯錯,條橡筋一定扯得好緊。返到屋企,看電視和打遊戲機就係佢減壓嘅方法。由於佢唔識得點幫自己面對壓力,喺學校所承受嘅壓力有幾大,返到屋企嘅行為反彈就有幾大,好似橡筋嘅原理一樣。」
家長:「咁唔通俾佢不停打機咩?」
我:「用什麼方法減壓可以雙方商量,一早定立界線;如果小朋友可以堅守界線就加以鼓勵。」

但其實,小朋友行為出現重大落差,重點是要了解「點解佢喺學校要做到完美令自己咁大壓力」。

家長思考了一會:「我地無俾壓力佢㗎,又無催谷,係考試時間幫下佢溫習。」
我:「平時小朋友考得好成績既時候,你們有什麼反應呢?」
家長:「佢有些小聰明,考十名內係正常,如果考到第一都會讚佢叻啦,出街食餐飯慶祝。」
我:「即是話,小朋友考到第一先會獲得稱讚?」

家長支吾以對。
我:「家長平日無催谷小朋友已經有好成績,久而久之,不論你地對佢,又或佢對自己嘅要求都提高左。獎項同名次,對佢嚟講係一個工具,一個令佢被認同嘅一個工具。如果沒有獎項同名次,佢唔知道自己價值所在,所以先俾自己咁大壓力,要長時間喺學校做模範生爭取認同感。」

相信這不光是模範男生的寫照。

別讓成績決定自我價值

學業成績是許多現今小朋友爭取認同感和成功感的地方,但這不應是唯一的地方。若果小朋友的自我價值被名次所主導和控制,就會漸漸感受到壓力,每天為名次和分數而努力,忽略了追求知識的樂趣。同樣地,家長若果只在乎成績表上的數字而忽略了小朋友的努力和學習態度,小朋友會收到一個錯誤信息:「爸媽疼愛我因為我成績好,相反,若然我成績不好便不被疼愛了。」

完美背後所承受著壓力,孩子負擔得來嗎?

當成績決定了一個孩子的自我價值——那便是壓力的源頭。不論是成績較遜色的同學也好,模範生也好,也同樣承受這種感覺。只為爭取認同感的學習,是模範生的擔子,也是愉快學習的阻擋。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