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問:孩子有分離焦慮點算好?

處理孩子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算是家長們關注的課題,到底心理學家怎樣看?這次分享幾位心理學家的理論,加上POPA編輯的經驗,和大家一齊研究應對方法~

首先,我們得了解孩子對分離感到不安,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6個月到2歲之間,這個時候BB已經與父母形成了明確的依附關係,因而會對父母的離開表現出焦慮不安;另一個階段發生在2~3歲左右,或正確來說,是孩子進入幼稚園的時候,令小朋友焦慮和抗拒的不光是與父母分離,還有獨自面對陌生環境的挑戰。

 

那父母要如何做?

 

一、 理解孩子的情感和認知發展里程

理解孩子的情感和認知發展里程
理解孩子的情感和認知發展里程

我們要先理解小朋友出現分離焦慮很正常。那是他們情感和認知發展的表現,是成長必經的階段,但因為性格和養育環境的不同,有的小朋友適應得快些,有的小朋友適應得慢些,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二、 處理好自己的分離焦慮

處理好自己的分離焦慮

是的,親子依附是一種互惠關係,孩子依戀父母,父母也依戀孩子。因此,有時不只是孩子捨不得與父母分別,父母同樣忍受不了與孩子的分別。

看到孩子哭泣的小臉,大家都應該都會懂,那種心都揪作一團,內心充滿焦慮、擔憂和內疚的感覺。如果這種情緒不加以克制被孩子捕捉到,會更加加重他們的分離焦慮。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先處理自己的分離焦慮。

三、 提前帶孩子熟悉環境

提前帶孩子熟悉環境

如果孩子能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先去將要上的幼稚園參觀,那將幫助孩子減輕焦慮。爸爸媽媽可以指給孩子看哪裏是遊戲的地方、哪裏是睡覺的地方,給孩子講述幼稚園的生活,激起孩子對幼稚園的嚮往,可能的話,還可以提前讓孩子與幼稚園的老師和小朋友熟悉一下,讓新環境和新朋友不再陌生。

另外,由於幼稚園的規則與家裏不同,提前在家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例如學習自己吃飯、按時午睡、整理自己的玩具等,能幫助孩子更快地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四、 情緒穩定地告別,並為分離提供一個解釋

情緒穩定地告別

有的父母擔心孩子哭鬧,會在與孩子分離時偷偷溜走,或者撒謊說馬上回來,這是最不可取的方法,會加重孩子的恐懼情緒,並給下一次的分離埋下隱憂,甚至讓孩子成年後都不能很好地處理分離的焦慮。

認知發展心理學家Weinraub M. 的研究發現,如果孩子不知道養育者去了哪裏,什麽時候回來,這是讓他們最著急的事情。

如果爸爸媽媽能夠情緒穩定地與孩子告別,告訴孩子自己要去做什麽,並且很快會返來接他,那即使BB仍舊會感到不捨和難過,但只要父母能在答應的時間回來身邊,漸漸他們便會哭得更少,玩得也更積極。經過一天天穩定的告別與重逢,孩子就能夠逐漸建立起爸爸媽媽會返來接我的信心,學會平靜快樂地與父母告別。

五、 給孩子帶一兩樣熟悉的物品。

給孩子帶一兩樣熟悉的物品

心理學家Richard H. Passman認為,面對陌生人和來到陌生地方的分離最容易引起不安,分離時如果孩子身邊有一些從家裏帶來的物品,例如他常用的小毛巾、小毯子、喜歡的玩偶甚至是媽媽的照片,這些物品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安撫孩子的作用。

六、 平時高質素的陪伴

平時高質素的陪伴

除了以上那些分離時可做的事情,更不能忽略平日的功夫。

無論是大大的擁抱、充滿愛意的眼神和親吻,還是告訴孩子「妳好想媽媽,媽媽也好想妳」,或是允許孩子通過哭泣來表達不安和焦慮都能夠撫慰孩子的心靈。

孩子的分離焦慮需要被理解、被接納,還需要被釋放。與孩子相聚時就陪伴,能夠將溫暖和安全感內化到孩子心中,這會讓他們更好更快地適應分離的時刻。

七、 借助故事和遊戲的力量

借助故事和遊戲的力量

比起說教,故事和遊戲是更能讓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方式,也是孩子學習知識和道理的更好方式。

分享我們一位編輯的經歷,她和女兒看過一本繪本,名字叫《一口袋的吻》,講的是小熊第一天離開媽媽去上學的經歷,其中一個情節是小熊跟媽媽分離時,媽媽給了她好多吻放在衣服的口袋裏,叫小熊想媽媽了就拿出一個吻放在心口上。這個故事給了這位小女孩很大的安慰,即使現在小女孩已經上中一了,依舊會在跟媽媽分別時說:「媽媽,給我十個吻。」這個儀式已經成了她們共同的幸福美好的回憶。

除此之外,遊戲也是緩解孩子焦慮情緒的好方法,美國兒童心理學家Lawrence J. Cohen提倡Playful Parenting。他認為,和BB玩Peekaboo或在孩子長大一點後玩捉迷藏,都是有趣而安全的方式,讓孩子體會「分別」與「重逢」,並幫助孩子適應分離。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跟孩子玩「返幼稚園」的遊戲。我們可以讓孩子選擇當媽媽或當孩子。故事情節也任由他們發展,他們可以選擇當不願意和媽媽分離的孩子,也可以選擇當快快樂樂去上學的孩子,我們還可以發明更多更好玩的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治癒傷痛,釋放情緒;而父母,也能在遊戲中發現孩子真正的需求,給予他們需要的支持和幫助。

參考資料

  1. Shaffer, D. (2009). Soci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6th ed.). Belmont, Calif.: Wadsworth.
  2. Berk, L. (2018).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lifespan (Seventh ed.). Hoboken, NJ: Pearson Education.
  3. Cohen, L. (2002). Playful Parenting: An Exciting New Approach to Raising Children That Will Help You Nurture Close Connections, Solve Behavior Problems, and Encourage Confidence. US: Ballantine Books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