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為何會令親子關係變得緊張?家長可以留意這3點

「疫情這一年,大家的親子關係是變好了還是變差了?」

近日聽了一個網上講座,題為「疫情下的親子關係」,講座開始時講者問了家長這條問題。料不到的是,出席的60人中,親子關係變好了的佔大比數,主要原因是多了時間陪伴和了解小朋友。

但在講座以外,關係差了的家庭又佔多少?他們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況可以怎樣改善?

在講座中聽到的新角度,是對家長很好的提醒。雖然疫情已持續年半,但有心唔怕遲,盡早調節心態,會幫到我們面對困難處境。以下三點我特別想分享。

1. 家務倍增,壓力爆燈

全職媽媽總會將家中事務都「攬晒上身」,主要是有感經濟壓力落在丈夫一人身上。

停課前,我還能勉強應付,因為大仔返全日班,上午能集中照顧細仔。停課不夠一個月,長期「一打二」令我招架不住。每天行程滿滿,大的要管功課、學習、自理;小的又要餵奶換片,還有每日無休止的洗衫、煮飯、洗碗……忙得就像上一代父母說的:「得閒死唔得閒病」。有時候很想自己有兩個分身。

在這樣忙碌的生活下,本應大人的晚餐買外賣就可以省卻了很多功夫,但回想起來,那段搶米搶麵、餐廳變得門可羅雀的日子,連買街上的食物都怕沾染到什麼病毒來,迫使忙上加忙。

疫情下親子關係

試過準備晚餐時,遇上弟弟突然哭醒,一放下便大哭,到老公放工回來後,我還未騰出雙手煮晚餐。他看到此情此景,逕自摺起袖子,走進廚房協助煮飯,幫輕了我不少。

🔸🔸🔸

其實,壓力大是因為一個人頂晒,問題是,是否必須如此?

像我發現自己未能負荷家中所有事務時,其實不必怕求助,應該預早與老公溝通。雖然老公下班也很累,但他也可找到自己能幫上忙的部分,即使只是陪陪孩子睡覺、換換片,已能減輕我一些壓力。

也許,實際幫到多少也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有人做後盾帶來的安心感。

2. 孩子學習進度落後

有個上zoom也坐不定的兒子,面對著一大堆要看的教學影片,我感到有些透不過氣來。

他K2上了3個月學便開始停課,要協助連拿筆都未握好的小人兒寫字,我真的不知從何入手。看著筆順全錯的兒子,怕扶著他的手寫會學不懂,又怕他復課後跟不上進度,心裡感到著急。雖然明白需要給予耐性和鼓勵,但當看到他功課做不好的時候,卻忍不住責罵起來。

🔸🔸🔸

「係跟唔到㗎喇,個個都係咁㗎啦。」一言驚醒夢中人,講者說得很對,其實所有小孩的情況還不是一樣?

纏繞了多時的停課與網課,令香港眾家長和學童要將學習場地從學校轉移到家中,常規大變,家長也無學習過點做老師,大人細路也無所適從,「跟不到」才是常態吧。孩子復課後不是也很快恢復學習嗎?

3. 防疫過度緊張症候群

疫情為我們帶來最大的變化是,大家也更著重個人衛生和清潔,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明明初心是保護孩子健康,我們卻反倒將這股防疫壓力,無意識地轉移到孩子身上。

當孩子外出時多手東摸西摸,我們來不及阻止,會緊張地高聲責罵:「做咩周圍摸呀?依家好多細菌呀!」甚至現在哥哥打個噴嗤,我也特別敏感:「你做咩唔掩住口鼻呀?陣間惹埋細佬咁點算呀?」生怕要擔心多一個。

🔸🔸🔸

或許,我們嘗試簡單轉個角度,事情又不會那麼複雜了,太小的孩子自理能力較低,既然不能阻止他觸摸物品,就唯有多替他消毒雙手,回家後和吃東西前也謹記用皂液清洗雙手,也已經減輕了分秒看管著孩子的精神壓力。

抗疫的生活還未完結,我們必須努力調適自己的心態,才能應付這場持久戰,冷靜防疫,不用每每爆晒青筋,畢竟親子關係一樣重要。

希望大家也能安然度過這個最壞時候,靜待「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一天。🔸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