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小|孩子分離焦慮,「媽媽狠心啲啦」!?

開學這段時間,我經常聽到這句說話:「媽媽你要狠心點!」每次我聽到都有不舒服的感覺,我想要探索「狠心」對我來說代表著什麼。

狠心是指麻木嗎?

對我來說,「狠心」有兩種解釋:「對自己或別人的感覺麻木,即使行為會造成傷害,也無動於衷。」和「明知行為會帶來傷害,自己不願意做,但為世所逼不得不做。」

前者是「真狠心」,後者是「沒有選擇下只好狠心」。

兩者我都不想做。所以當別人叫我「狠心」一點,我總感到抗拒和掙扎。

就拿分離入校做例子,當孩子哭得很慘要媽媽,老師都叫我要「狠心」點離開。若然我「狠心」由得老師帶走他,我會感到自責,覺得自己眼白白看著孩子受傷也保護不了他;若然我「不狠心」,讓孩子繼續留在身邊,其他人的目光會讓我感到羞恥,覺得別人在批判我「寵壞孩子」、「過分保護」、「懦弱」等等。

這些內在批判聲音不斷消耗我的內在力量,使我疲憊。

狠心之外,還有方法嗎?

於是,我選擇回到內在,聽聽內心怎麼說。除了「狠心」和「不狠心」,還有沒有其他選擇呢?

一個詞彙浮現腦海——「溫柔而堅定」。

實踐善養多年,我一直在思考「溫柔而堅定」的意思,對於習慣討好、不敢拒絕別人的我來說,「堅定」不容易做到。

然而經過多次反思,我明白到「溫柔而堅定」是一個package,必須同時具備。

當我們「溫柔而堅定」,我們能夠在特定情境下,同理自己和孩子(或其他人)行為背後的動機、感受需要和限制,並在考慮過這些需要和限制後,選擇一個當下最好的做法,並堅定執行。

能夠堅定是因為我們接納和尊重自己的限制與不足、臣服於不能控制的因素,不再感到矛盾和猶豫,同時對自己仁慈,放下完美主義,不會為選擇自責內疚和後悔。

媽媽狠心點_和孩子連結

溫柔而堅定給我們空間去選擇

我們總是有選擇的。所謂選擇就是平衡與取捨過後,最合適的方案,也並沒有對錯之分。故此,每個人在不同情境下所做出「溫柔而堅定」的選擇是不一樣的。

過程中我們要覺察自己種種信念和恐懼,也非易事,在選擇出現前,通常需要辨識和梳理情緒、同時轉念、轉念和轉念。

例如我觀察到大女需要社交、朋友和大量活動,也有能力獨立上堂,同時我自己需要和她分開的空間,然而在家庭經濟的限制下,我們只能在主流學校中選擇一間接納度高的happy school。

當她面對適應新環境的不安和不情願時,我以我最大的溫柔陪伴她經歷這陣痛,同時堅定告訴她上學是必須的。幸運的是學校社工和老師重視學生需要,提供了十分專業有用的支援。

調節和轉念之必要

在大女升小的適應之中,我曾有「我保護不了女兒,害她受傷」的恐懼,後來我轉念為「人避免不了經歷挫敗和傷害,重要的是身邊人能夠陪伴和同在」、「我已提供了足夠的協助和外在資源,我相信女兒這刻有能力面對新挑戰,然後變得更自信」。

我的細仔今年則入讀幼稚園,同樣在分離時感到不安,不過和大女不同,我認為在他的年紀,保護安全感比獨立上學重要,因此在他未準備好的時候,我選擇停一停,給予他多點時間建立能力感再嘗試。這時我選擇「溫柔而堅定」地拒絕他人的意見。

在細仔這個情況,我需要梳理的是面對身邊人不理解和質疑時所感到的沮喪、失望、憤怒和羞恥等感受。

回到自己內在尋找答案吧

其實在任何的親職困難中,不管身邊有多少意見,最終還是要回到自己的內在,問問自己:

  1. 我的感受、需要、想得到的結果是什麼?
  2. 孩子的感受、需要、想得到的是什麼?
  3. 我的限制和底線是什麼?
  4. 孩子的能力處於哪個發展階段?
  5. 我和孩子有什麼外在和內在資源?
  6. 我可以在哪裡尋求協助?
  7. 我有什麼選擇?

圖片來源:Pexels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