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讀書的意義——從求學就是求分數的迷思解放出來

看到近日接連幾宗學生輕生的事件,雖然背後的原因可以好複雜,但大部分人也不免思考孩子所面對的學習壓力,亦令我想起曾經在家長群組中和大家討論過:「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孩子讀書的意義

發現尋問讀書的意義

我們或者都曾問過:「在學校學的東西,有很多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會用到,學來幹麼!?」例如數學中的代數、三角學、對數,那些san、cos、tan…在日常生活中的確不會出現,但美國天體物理學家Neil deGrasse Tyson的說話卻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

“Maths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establishes a new kind of brain wiring in your mind, a kind of problem solving brain wiring. So it’s not about what you Learned. It’s about what Methods, Tools, and Tactics you had to develop.”

大致意思是: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大腦會建立一種新的迴路,是一種「解難」的思考迴路。故此學什麼題目並不是重點,而是在過程中我們發展出破解難題的方法、工具與策略。

也就是說,即使我們面對的問題並非與數學有關,但我們仍然可以用從數學學習到的思考模式去解決問題。

這句話對我影響甚深,自始我教導兒子數學時(小三),盡量不把焦點放在答案上,而是兒子能不能按照自己所學的一步一步將問題拆解,以及能否在計錯之後再接再勵。如果他在某個數學課題的掌握不太好,嘗試好幾遍仍難以理解的話,我甚至會讓他暫時放棄這課,因為他可能只是在這刻的能力未夠而已。

原則上只要能達到發展腦部新迴路這個「目的」,那麼在考試中能否拿取好成績其實已經不重要,不過這恐怕也是在現有教育制度下家長們最難說服自己的一句話了。

反思教育制度的起源與影響

當然也有人會說:「如果我/我孩子對數學,甚至對讀書也沒興趣怎辦?」那我想就要回歸到6A所講的「父母之道」——發掘孩子的潛能與特質。

已故英國教育學者Sir Ken Robinson在他的TED Talk中說過:「我們現在的教育體制,大多是19世紀遺留下來的產物,那是我們因應當時的環境條件下想出來解決當時問題的方法,令到大學畢業的學生,肯定能夠在社會中得到一份工作。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與轉變,大學畢業已不可保證將來的工作機會,而且現在的社會環境與以往已大大不同,只是仍然有不少人認為升讀大學是人生必需的一環。」

「我認為世界還有第二個氣候危機,那就是人力資源的危機——我們都不能好好運用我們的天賦。有很多人甚至終其一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強項在哪,他們做的,只是一份工作,而並非他們自己,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是『承受』,卻不是『享受』。這現象也許有許多原因,但其中最大的因由,我相信是在教育之中。

因為我們都傾向將事情規格化或標準化,教育也同樣地將所有獨一無異的孩子們給倒進同一個模子,更讓那些天賦不在學術上的孩子與自己的天賦背道而馳,而我們的社會絕不能靠單一的專長來運作。」

我相信這對我們思考學習的意義會有一定的幫助,就是我們身為父母如何去幫助孩子在現今的教育體制下作出適度的調節。同時也讓我們反思一下現在所謂的「學習目的」是否已經不合時宜?我們希望孩子將來能活出真實的自己,還是終其一生,承受一份他們無法展現自我的工作?

學習的目的與意義可因人而異,也可以由我們自己賦予

有些人立志要成為醫生,原因是有受疾病折磨的家人;曾經在一場火災生還的孩子則立志長大後成為消防員,每個人的經歷都在賦予事物不同的意義與目的。而重點是,同一件事對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意義,要做好一件事,也許我們就得先找到事情對我們自身的意義,那我們才會有動力、誘因去做。

在尋找的過程中,其實非常需要空白時間去思考,然而在香港急速迫趕的教育節奏中,學生最難得到的就是時間與空間去思考每一學科對自己的意義為何。

作為父母,我認為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在這個環境下好好保護孩子,免他們掉進盲目跟從規範,被動學習,放棄尋找自我的機會。我們也不妨嘗試跟孩子一起思考一下他們的興趣是什麼,又能否將興趣跟學習連結起來,賦予新的意義,讓他們找多一點理由與動力繼續前進。

讀書對我的意義

最後,分享一段往事,還記得爺爺在我小時候曾對我說:「讀書是為了明道理。」

當時還很小,也沒對這句話深思,只覺得是一句很普通的話而已,即使自己到了求學階段,偶爾想起爺爺這句話時,也不覺得有什麼特別。

直到自己成為父親,與兒子重新經歷求學,體驗那些超越人類大腦進化速度的教程,我開始發現到爺爺這句話的力量。

那是一種重返本質,回歸初心的提醒。

我想爺爺所指的道理,並非知識上的道理,而是做人的道理。也就是我們的品格了。

圖片來源:Pexels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