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out如果真有效,為何孩子會哭得更厲害?或許我們都忽略了……

我相信冷靜區是個有效令孩子情緒回復平靜的好方法。每次當我的3歲兒子因不同理由情緒失控放聲大哭時,我都會向他說︰「你喊多一陣就好啦,如果令自己喊到嘔,我就要你冷靜一下架啦」。然後可能未夠一分鐘,他繼續喊到開始有點咳,這就是「喊到嘔」的先兆,這時我會說︰「好啦,你再喊落去會喊到嘔,依家請你去冷靜一下,我幫你計時。」

這個3歲的小人兒,很懂事,哭著也會慢慢走去冷靜區,待他慢慢由歇斯底里的狀態到不再哭時,我便會和他說︰「依家Daddy幫你計時3分鐘,如果你再喊,就要重新開始,等你冷靜後才開始再次計時」,最後當他成功冷靜下來,我們會立即擁抱,有時我會說︰「Daddy 明白你好傷心/唔開心/好嬲……」

但我有一個疑惑:冷靜區感覺就像禁止孩子宣洩情緒,好像在間接傳達一個訊息「喊是不被接納的,所以才要冷靜」,而我並不想令兒子有這種感覺,我不想否定及拒絕讓他喊,但感覺到這很難拿捏得當,不知是否我在冷靜區的操作有問題,令我有這種不良好的感覺。

⚡編輯Samantha的解答⚡

唔知大家又有無用過「冷靜區」呢種管教方式?

這位爸爸,很想給你一點掌聲 ~👏🏻👏🏻👏🏻很多家長問及冷靜區(Time Out)都著眼於這到底是不是一個「有效」的管教方法,但你最大的疑惑卻是這會不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這點反映著你把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親子關係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

我記得曾在POPA寫過一篇關於Time Out的短片稿:唔打得 唔罵得 Time-out又得唔得?

這作品我印象特別深,因為冷靜區(Time Out)在過去好一段時間都被認為是打罵以外,相對較溫和的管教方式,但著名的精神病學教授 Dr. Daniel Siegel  卻提出了有力的證據,指出這種做法會令孩子有被孤立的感覺,腦部反應同受體罰時一樣。我想你會感到不忍心,是出於你也感受到孩子被孤立的感受,能夠同理他。

那是否完全不能用「隔離」的管教方式呢?我想分享一件旅行時的見聞。

超市貨倉的一家三口

2018年我去了一趟紐西蘭,一天晚上,我在一家超級市場閒逛,突然聽到一個孩子的哭嚎。你能想像,當地空間很廣,超市的樓底有兩層樓高,孩子的哭聲在天花迴盪,伴隨著父母的責難聲。我試著向聲音的方向,只見那對父母站在倉門外——沒錯,是貨倉的門。孩子被他們推進了黑黑的貨倉(但應該是還能看到父母的位置,但我站太遠,沒能看得清楚)。

Time-out冷靜區 1

然後,那對父母要他停止哭泣才能出來。一片漆黑——你可以想像絕對沒有哪個孩子能在那個環境安靜下來,並學習到安撫自己。

我看著,掙扎了好一陣子,要不要介入,最終在糾結之間,孩子大概是太累了,哭聲漸小,父母就把他抱出來了。

每次想起都覺得心疼。

來自馬拉的一家五口

有趣的是,在同一趟旅程,我認識了一個來自馬來西亞的家庭,有好幾天都跟他們在一起。他們一家五口,大女兒已經中學畢業,最小的妹妹則只有兩歲。中間的男孩子既是可愛的弟弟,也是會照顧別人的哥哥,大概五、六歲。

那天我們在巴士站等車,哥哥把玩著剛在嘉年華拿到的長劍氣球。 嘭! 毫無預警之下,長劍洩氣了!小哥哥就發脾氣了!

馬拉爸爸嘗試安撫,但哥哥就是心情很糟嘛。爸爸就把孩子拉到後一點的地方,但基本上仍是大人伸手就可以觸及的位置,所以實際上並沒有離得很遠。他輕輕的跟孩子說:「你自己冷靜一下,安靜好就回來。」

然後呢,爸爸轉過頭繼續跟我和同行友人聊天,孩子就在後面踱步,沒有哭沒有叫嚷,「係嘟住個嘴」。不知不覺間,孩子已回到我們當中,爸爸遞上了用那破氣球弄成的手槍(因為有部分還有氣)。

愛比管教來得重要

我覺得這次旅程能遇上這麼一個家庭很幸運。因為我常常都覺得教養的方式能不能用,有什麼影響,並不是那麼絕對,更重要的是父母把什麼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整個家庭的氣氛和文化又是怎樣的呢

我著實感受到這個馬拉家庭充滿愛,都有個成年的女兒了,夫妻還是會挽手並行,在外人面前放閃。成年的女兒照顧年少的弟妹,她也會繞著父親的手臂撒嬌。

一個家庭中,夫妻、親子和手足的關係都好,還有什麼能比這樣更能給孩子安全感呢? 我認為那就是小哥哥完全不會在自我冷靜的時候感到不安的原因。因為他要回到家裡,不用父母的批准,他知道自己本來就是家的一分子。

這也很大程度解釋了,為何有些家庭用「隔離法」的時候,孩子的情緒反而會被牽動,哭得更大聲;有些則不然。當親子間的健康連結並沒有很牢固,這方式會使孩子「失去所依」的恐懼加深;但原來只要安全網很穩妥,這方式卻能讓他有一個安靜的處所,學習自己安撫情緒。

我們需要的不是招式,而是心法

回到家長的提問,到底冷靜區能不能用,我拿捏得準確嗎?

大家可以先問自己,用不同的管教方式時,你能感受到孩子還是跟你有連結嗎?你的做法會不會讓他覺得你的愛是有條件的?(即是他收聲你才擁抱他。)還有,更直接的方法:問孩子。

讓他說自己的感受~你也分享你的感受,還有你的界線。若他不想進隔離區,你又不能接受他的做法,那就一起想一個方法。有人說三歲未能懂得很多,但ABC我們不也是從零開始學起嗎?認識自己的情緒也可以,而且更應該從小學起。

收聽POPA Podcast:PatreonSoundOnSpotifyAppleGoogleYouTub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