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校社工:聽聽孩子為什麼在學習上「交行貨」

熱忱和期盼是學習的養份

熱忱和期盼是學習的養份

▌個案分享:

志遠今年中四,成績長期都是在合格邊緣,功課是有交,但總是馬馬虎虎,老師轉介他來見我,是因為擔心他將要面對的課程只會越來越難,如果再不加把勁,只會越來越跟不上。

「你認為點解要讀書?」我問志遠。
「讀書?為咗入大學囉。」志遠答。
「咁入大學為乜?」
「入大學咪可以搵到人工高啲嘅工囉。」

這聽來是很「正路」的答案,雖然我對此有所保留,但相信很多家長老師聽到都感到滿意,志遠的家長甚至都沒有預計過平時不怎麼愛學習的他竟會這樣回答,不過,他們很好奇,既然孩子這樣想,為何不努力點溫習呢?那就要看接下來的對話了。

「咁你想讀咩科?」
「唔知喎,商科卦,總之考得到,又容易搵工嘅科啦。」
「咁你知道商科係讀咩嗎?」
「唔知喎。」
「商科係個大範疇,你會唔會對某一類別嘅工作特別有興趣?」
「無喎!」
「咁你擅長啲咩?鐘意啲咩?將來想做咩?夢想呢…目標呢…」
「唔知喎…」

坦白說,不只志遠,我遇上過有不少學生,即使是比較成熟、成績理想的同學,也不見得能答到以上問題。

▌不知為什麼而學習

下一代都被我們潛移默化,認定要讀大學,將來賺大錢,但除此之外,他們自身是為了甚麼去學習,他們並沒有答案。

不少學生早失去了對學習的熱情和自己的目標,背後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成長過程中被過度地催谷和規劃,孩子未能按自己的進度和興趣去發展,便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一步一步成為了沒有感情的讀書機器。

這就很難怪志遠在學習上只是「交行貨」了。

▌新一代講feel唔講金?

雖然媒體中經常形容新生代很有性格,揀工作講feel不講金,但就我所見不少學生仍是「讀書向錢看」。

只要看一下大學聯招放榜各科各系的入學分數,不難看出大多數學生是按職業和預期收入去選擇志願。收生分數高的學科都是與專業和金融相關。

「只談理想,不談麵包」並不現實,但換轉來說,「只談麵包,不談理想」也不見得是明智之舉。

父母希望子女努力讀書,幫他們作好規劃,背後都是希望子女有一個幸福快樂的未來,然而若果因此而令他們失去了對學習的熱誠和對將來的一切幻想,那就弄巧反拙了!

當一個人對一件事情完全沒有熱忱和期盼,是很難做得出色,也很難長遠地堅持,到頭來可能麵包理想兩不得。

▌別要麵包理想兩不得

那如何才能幫助子女發展興趣,建立自己的目標呢?

其實學習和對自我實踐的追求本來就是人的本能。每一個孩子在最初之時都是對世界充滿好奇,我們只要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他們自然就會放心探索外界,當他們找到自己的喜好和長處,自然就會在其之上發展。過程中,我們需要的是觀察、支持,並在有需要時提供一點點引導和發揮的機會就夠了。

當身邊的人都太刻意去「幫」就往往出事了。我曾遇過有學生因為父母不斷的要求,而厭倦了去考級、表演和比賽,最後放棄了學習多年的樂器,豈不何惜?

興趣如植物一樣,都需要慢慢的栽培,讓它們自然地發展和成長,催迫就如同不斷地施肥,造成的破壞很可能大於成果。適量的養份加上充足的空間,它們自會長得茂盛,有天開花結果。

圖片來源:Unsplash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