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心理學家:追求完美孩子,原來是媽媽的影子

完美追求者

「我唔去,我唔參加,我要番屋企,依家要,即刻番!!!」阿橋大吵大鬧,甚至出手和父母推撞。他堅持拒絕參與劍擊比賽,父母也無可奈何,常摸不著頭腦為什麼他那麼害怕失敗,凡事追求完美。

小一男孩子阿橋(筆名),十分聰明,轉數也很快,日常生活卻有很多的情緒起伏,當他遇到不如意的事,或是未能做到最好的時候,會忟憎、發脾氣,甚至有時面對比賽、表演,會因為害怕臨場表現做得不好,拒絕參與,甚至中途退出。

▌迷霧中找尋完美主義的源頭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阿橋來到我的暑假靜觀課,學習如何跟情緒做 Friend。他總是表現突出,往往是班中答問題最快,領悟能力最高的小孩。

因此當阿橋媽媽說她沒有給孩子壓力,家中從來沒有人要求孩子贏在起跑線時,我這個臨床心理學家也百思不得其解,到底阿橋的完美主義是從哪兒紮根的呢?總不能歸因於他天生性格使然吧。我們就像置身迷霧中,怎樣也找不到阿橋追求完美的根源。

直到一次做檢討問卷,阿橋因為其他同學做得比他好而不開心。在我眼中,同學在家中有恆常練習靜觀,進步自然大一點,阿橋卻因為覺得自己不是最好的,所以很失望。我決定要跟這孩子單獨見面,一窺他的內心世界。

害怕失敗的孩子
害怕失敗的孩子(圖片來源:Pixabay)

▌從我的故事到他的故事

我先敞開了自己,跟他分享了自己小時候的一個小故事。

我一直以來都成績優異,但讀書再叻也有失手時。中四那年,我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不及格——物理科測驗只有45分,如同晴天霹靂,我哭了,哭到眼睛腫了,也不想告訴媽媽。但我哭過後卻沒有放棄,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以及愛心的帶領下,我接納了自己的短處(物理真的不是我所長),也信任自己的能力(但我可以將勤補拙),終於在下次測驗合格了!雖然未能取得非常優異的成績,但是我不加強求,開心只因為自己進步了很多。

聽了我的分享,阿橋似乎明白了什麼。在日常中慢慢地去學習如何面對失敗以及不是最好的時候,有些時候做到了,但是有些時候依然有很多的情緒。

我又和阿橋一起觀看了一些短片,提到 GRIT 意志力是比智商、天賦更重要的成功特質,讓他明白人有限制,每個人也有自己的長處以及短處,接納自己,量力而為,也信任自己,即使今次做得未如理想,只要持之以恆地練習,不斷嘗試,放下一切的強求,抱着好奇心和平常心去發掘更加多自己的特質,總會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加好。

阿橋慢慢開始明白了這個道理,知道輸了不緊要,失敗也不用恐懼,再嘗試,再練習。逐漸內化了靜觀中三個重要的概念:接納(acceptance)、信任(trust)和不加強求(Non striving)

▌驚喜奇妙處處

但要數最奇妙的改變,就是在阿橋媽媽都學習了靜觀教養(mindful parenting)及靜觀認知療法(MBCT)後。

「原來,我也對自己的要求很高,放了工,腦海裡也是工作的片段,不斷審視自己這樣做得不好,那樣做的不夠,可能我追求完美也對兒子造成了一些壓力。」——迷底終於解開了,阿橋追求完美的根源,可能是媽媽追求完美的身教所致。

靜觀修習培養了媽媽的覺察能力,她終於覺察到自己的「自動導航模式」,自己也有追求完美的一面,無形中給自己和身邊人一些壓力。

▌為平靜儲能量

媽媽進一步修習靜觀,「包容」不喜歡的人或事的存在,感覺寬容一些;「接納」可讓我看到更美、更大的世界;「放下」去執著,容讓一些空間去沉澱,可能再回望那些執著時,發現已不再重要。

同樣地,她和孩子阿橋的相處也慢慢地改變,她說就像八達通卡,在平靜時的時候,讓自己儲入能量,然後在需要的時候能提取一些讓自己能應付生活壓力及煩瑣。本來對媽媽情緒很敏感阿橋也換了一個模樣。

他在暑期時候參加的一個訓練營,要和媽媽一起製作 Pizza,過程中雖然失敗了很多次,但阿橋能夠學習接納自己、接納失敗,也再接再厲不斷嘗試。他很開心地告訴媽媽在不斷的失敗和嘗試下,終於做出一個好味的 Pizza。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圖片來源:Pexels)

▌進入靜觀世界,得著和睦關係

我深深地感受到,母子二人一同參加靜觀訓練,對家庭的裨益是最大的。

現在阿橋會主動同媽媽講:「我們一起做身體掃瞄吧!」二人靜靜地躺在彼此的身傍一起做身體掃瞄。如是者,阿橋的靜觀練習變得恆常,他的進步就更加大了。甚至乎即使沒有聲帶協助,他都能夠把靜觀練習倒背如流,還錄了一段音給媽媽帶領靜觀練習。

孩子的進步在於父母的覺察和身教的改變。願所有家長和孩子都一起修習靜觀,以獲的最大的果效。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