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治療師:孩子本來擁有美好特質,「趕忙」卻使他們迷失

自喻為籠中鳥的孩子

個案分享:行為倒退的孩子

早前有位媽媽跟我說,五歲的女兒近來情緒有點波動,自信心偏低,以往能力範圍內做到的、不需發問的,現在都需要向他人尋求確認。媽媽見情形每況愈下,於是轉介求助。

女孩是家中長女,就讀傳統名校,老師和家長對她都有一定的要求和守則。她上的是全日班,每天放學後皆有各式各樣的興趣班和學術班,務求精益求精,維持競爭力。

一般來說,在第一節遊戲治療,我們都要先選定每星期的指定日子和時間,維持穩定性,建立孩子安全感。然而,那天那位媽媽卻用了很長的時間仍未找到穩定合適的時段,她皺起了眉頭。

媽媽:「唔好意思,如果今個星期是星期一,但下兩個星期要星期三過來,可以嗎?因為就快暑假,我已經幫她安排左一些暑期班同埋日營,要就下時間。」
我:「睇黎囡囡嘅時間表令你好頭痛,但我地希望安排每星期都是同一日來遊戲室,對囡囡的安全感較好。」
媽媽:「無辦法啦,有啲班佢一直上緊要繼續,又有兩個班就嚟比賽要加倍練習,另外朋友介紹左個領袖日營幾好,所以又報左。」

幾經查問下,原來暑假時,小朋友每天除了基本的中英數學術班外,一星期有五至六個課外活動,尚未計其他比賽和額外綵排。

活像籠中的鳥兒

女孩來到遊戲室,頭幾節時間透過繪畫表達了一些憤怒和一些憎恨,胡亂地畫過後把畫紙扔到垃圾箱。其後一節她將一隻鸚鵡放進籠子裡,模仿它的說話。儘管籠外有各式各樣的玩具,鸚鵡都未能出外玩,這正正是女孩生活的寫照。鸚鵡對生活不滿,但未能離開籠子,漸漸地否定自己的價值,認為自己不配享有籠外的繽紛世界。這跟媽媽所說囡囡的情緒狀態十分配合。她沒有自信,常常需要別人認同才做決定,而且久久未見開朗的笑容。

這些不愉快的感受困在她心裡,過了幾節的時間,情況未有大改變,只因積存在女孩心中的壓力仍每天增加。

在要師長的要求中迷失自己

由何時開始孩子的時間變得這樣趕?她每天聽到最多的句子,除了「趕快起床!」「趕快做功課!」「趕快食飯!」,便是「趕快上床睡覺!」。說真的,一位五歲小女孩能夠捱過一個學年加一大堆興趣班已是超額完成了。她每星期面對一眾老師的不同要求,慢慢地迷失了自己。

當孩子自喻為籠中鳥,我們可會還他真正自由的天空?

於是我與家長閒談,向他們說了個比喻。一輛貨車,本來可以每天載貨,但當車子每天只上貨不落貨,堆滿了一車貨物而不清理,久而久了,莫說是載貨,車子重得連動也不能動了。再高性能的車運行太久,也需要休息的時間,更何況是人。孩子本來擁有美好的特質,存在他們身上的創意小精靈、自信小精靈、開朗小精靈、熱誠小精靈等,但因一些外來的壓力令這些特質被忘記,被埋沒,被消失。

暑假(Summer Vacation),顧名思義是讓孩子休息、遊戲、增進親子關係的時間。遊戲是快樂童年的基石,而暑假的小休正是新學年衝刺的動力。暑假剩下不多的日子,讓孩子放個真.暑假吧!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