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教師:面對孩子的壞行為,愈心急解決愈氣餒?

孩子為何有壞行為?

「咁簡單既砌圖你都做唔到,乜你咁蠢架!」
「去Weewee我都識啦,點解妹妹去到你地就係咁讚佢唔讚我?」

這是一個7歲小女孩說的話。
她的媽媽告訴我,她最近經常針對3歲的妹妹,會刻意刁難或揶揄,擔心妹妹聽到後會受傷,想知道怎樣才能讓姐姐多說些正面、鼓勵的說話。

其他人聽到,都紛紛提建議怎樣教好家姐:「不能讓姐姐傷害妹妹,每次聽到必須立即阻止,要先保護妹妹。」「嘗試跟姐姐講道理,讓她設身處地想想,自己被人如此對待會有甚麼感受。」媽媽幾乎也嘗試了,姐姐卻只是變本加厲。

我想起我家也曾有一段差不多的經歷。

易怒的哥哥

有一段日子同樣是7歲的大仔變得愛流淚、易發脾氣。曾試過爸爸輕輕一句「小心點不要撞到弟弟」,已足以點燃他的怒火,他聽罷立即出手打爸爸,然後崩潰大哭。每次也會觸動我的神經,該罵的都罵過,要講的道理已講到不想再講。已經長得那麼大了,又怎會不知道對錯?連續幾個月的時間,我都覺得仿如身在戰場上。每天每天,都絞盡腦汁想出「讓哥哥變好」的方法,卻不得要領。我開始絕望,覺得自己完全是個失敗的媽媽,無辦法管教好兒子。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直到有一晚,謎底終於解開了!

他睡前跟我傾偈時,突然將內心鬱結一次過吐露:「媽咪,我好想你陪我多啲。」「我覺得你哋唔愛我,只愛弟弟,只是陪弟弟。」我記得,他前後一共說了三次希望要我的陪伴!

我忍不住哭了。

弟弟出世後,我提醒自己不要偏心,所以我會不斷跟哥哥說我很愛他,擁抱也沒缺少;我會寧願犧牲弟弟玩的時間,也要抱著弟弟帶哥哥去上課。我以為我盡力做到最好,孩子也該感受得到。

我們知道孩子的需要嗎?

沒料到哥哥卻跟我說,很想我能看他打籃球。沒有他這一句,我也確實想不起
來,我是從何時開始習慣放低他去上課後,就馬上轉身帶弟弟到別處玩。原來,他的需要,我很久沒有好好看見了。

那一晚,他暢所欲言,我也決定不辯駁半句,只張開耳朵,聆聽他最真實的感覺。

自此,我們之間出現奇妙的變化。雖然我擠出了更多時間陪伴哥哥,但分身乏術的時候也時有之。哥哥卻能夠體諒我,主動說明白我事忙,自己去上課就可以。很快,他的情緒平和了,所有攻擊行為從那時候起完全消失了。

我忙著跟孩子的壞行為玩泥漿摔角,卻一直沒有覺察兒子的行為在向我暗示他的需要。

腦袋一直存放著的「冰山理論」突然浮現在心頭——孩子的行為是露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海底下卻藏著巨大感受及渴望。可惜過去每天,我忙著跟孩子的壞行為玩泥漿摔角,繼而陷入急躁與氣餒的泥淖,愈心急愈下沉,卻一直沒有覺察兒子的行為在向我暗示他的需要。

假如在糾正那些「頑皮惡劣」的行為之前,我們願意鑽探下去,可能會發現,那都是出於渴望愛的表現。

希望那位媽媽也得以從泥濘拔足,跟女兒好好談一場吧!

圖片來源:Unsplash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