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效能訓練認證導師:地球很危險,孩子多大才放心讓他獨自外出?

放養小孩

放養小孩

2008年,紐約母親Lenore Skenazy因為讓九歲的兒子獨自乘坐地鐵,受到猛烈批評,換來了「世上最差媽媽」的綽號。後來她出了《放養孩子》(Free Range Kids) 一書。

「自由放養」本來是指餵養動物的方式,最貴的有機走地雞(free range chicken)就是一例——不關在籠子餵養,可自行出外覓食活動,所以更快活健康。放在育兒理念裡,就是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得到更多自由,相信會比那些時刻受家長嚴密監控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少數的「走地雞式」父母

首次讀這本書時,我心中暗呼:「我也是走地雞父母啊!我應該都有資格上電視吧!」當時女兒正唸四年級,我也像那母親一樣,讓女兒獨自坐地鐵去上興趣班,也遭受家中長輩指摘,身邊的媽媽也驚訝地問:「你不擔心嗎?還未上中學。」

我的反應是:「有甚麼好擔心?女兒也覺得安全就Ok啦!我不也是一年級就自己下樓等校巴,五年級自行搭公車上下學。」可能我是被「走地雞式」養大的,所以也沒有想過要把孩子圈起來保護。

直到看到身邊親友的反應,才驚覺原來我這種「走地雞式」父母在現今似乎是少數;大多數家長都認為現今社會不安全,孩子去哪裡都要管接管送。(POPA 學.問:16歲仔自己喺屋企,父母都算犯法?

▌讓孩子完成屬於自己的冒險

我當然也不是傻到認為社會沒有危機,但不希望只因為有危險的可能,就要犧牲孩子成長與學習的機會——尤其是當孩子已表現出躍躍欲試時,正是個好時機。

從前女兒學小提琴的課室在家不遠處,來回兩條路線,我和丈夫曾帶她走過無數次,每次也緊緊地拖著她過馬路。在她一年級那年的某一天,她說:「媽媽,我想你放開手」;不久後,她建議試一次我們遠遠看著她。

最後她提出要挑戰自己獨自完成路程。

我們沒有皺眉、沒有拒絕,只問了她幾個問題:「假如電梯壞了怎麼辦?」「過馬路向左看向右看?」「見到陌生人知道該怎辦嗎?」

弟弟當時看見姐姐自己乘地鐵, 七歲的他也決心要獨自外出。但我知道他性格較穩陣謹慎,便刻意調低難度,讓他往住宅平台的便利店買本雜誌回來。他完成任務回來時滿頭大汗,既緊張又興奮。不過有了這次經驗後,他似乎知道自己方向感不太好,隔了很久才再重拾信心獨自出外,我們也就由他決定。

▌放開手,要把握時機

這些年來,放養這兩姊弟的經驗很寶貴。我記得女兒第一次自己背著小提琴從琴行跑去咖啡店找我們的自豪感,也記得兒子為自己成為五年級中能自行放學的少數份子而感到好酷的傻樣子。

漸漸地,在生活和學習上他倆都比較有信心,不會戰戰兢兢,勇於先自行解決問題,真的不行才尋求幫助。

但別誤會,我並不認為逼使孩子愈早開始獨立愈好。因為這無關年紀,而是時機。就如訓練孩子學走路一樣,當你見到他們被扶著就能走幾步時,就會願意在相對安全下,放開手,鼓勵他們自己向前走。

POPA小知識

Lenore Skenazy在出書之後,積極推動一項名為「放養孩子計劃」(Free Range Kids Project ),也成立了Let Grow組織,進入校園及社區,提醒父母不必太緊張、過份保護小孩,並鼓勵他們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

延伸閱讀

書名:Free-Range Kids: How to Raise Safe, Self-Reliant Children (Without Going Nuts with Worry)
作者:Lenore Skenazy
出版社:John Wiley and Sons Ltd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