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解釋:孩子說「我不要分給你」,未必等如自私

小朋友不願分享

「我不要分給你!」「這是我的!」——很多父母都遇過孩子要獨享一切的情境,然而父母即使費盡唇舌,教育孩子「分享」是美德,好像也徒勞無功。

在教會孩子分享之前,也許我們先要明白為何孩子不願意分享,尤其以幼稚園階段的小孩為甚。

根據心理學大師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孩子普遍在2至7歲的階段時,其思想與溝通尚未脫離「自我中心主義」,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觀點和感受上,未能站在他人角度思考。

因此,當父母跟孩子說「你不讓給表弟玩,他會很不開心」,如果孩子沒反應,並不代表他是自私或壞,而是可能根本未準備好分享。

如果父母強硬起來,逼迫孩子分享,孩子學會的只會是「屬於自己的東西會突然被拿走」,動搖到他的安全感,反過來令他們更想保護屬於自己(或自以為是自己)的東西。

參考資料

  • Barton, E. J. (1981). Developing Sharing: An Analysis of Modeling and other Behavioral Techniques. Behavior Modification, 5(3), 386–398. doi: 10.1177/014544558153007
  • Mcleod, S. (2018, June 6). Jean Piaget’s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Retrieved from SimplyPsychology.
  • Mcleod, S. (2018, June 6). The Preoperational Stage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Retrieved from SimplyPsychology.

圖片來源:unsplash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