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家庭的需要|天倫之樂何以成為一種奢侈?

SEN家庭的需要

#167 Kean(教育心理學家,二孩媽媽)

孩子還在幼稚園的家長們,可能會覺得這個問題很怪;孩子剛升上初小的家長,可能開始明白我們何以會這樣問。親子間有多少時間都奉獻了給那疊厚厚的功課、那密麻麻的測考……

若孩子有特殊學習需要,而且生於基層,你能想像這個家庭還可能有天倫之樂嗎?

「我不想做一個離地嘅學者,想更加落地去為有需要嘅家庭出力,做一啲真正幫到家長嘅事。

做個著地的學者

無他,因為我是教育心理學家,亦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雖然我的小朋友並無特殊學習需要,但我都試過在小朋友九個月大時去參加那些『多感觀刺激班』,只是想孩子成長得好一點。最後成效當然得啖笑。

但我想說的是,沒有哪個父母不想為孩子好,只是每個家庭都有其限制,怎樣衝破,並運用到我的能力去協助他們,可以說是我一直掛在心頭的事。

那是我讀博士時的事了。

我的研究對象是那些入了男童院女童院,可以說是被社會遺忘的孩子,我發現當中有七、八成都是有 SEN 的,比例之高,真的很叫人驚訝!

當然,這不是說有 SEN 就會變成『少年犯』,但他們的故事實實在在反映著這些孩子和他們的家庭面對的挑戰。記得其中一個十四歲的女孩,父親進了戒毒所,她和媽媽相依為命,但是她有讀寫障礙,媽媽要返工也不懂教女兒讀書,於是寧可讓她待在家中打機,或早點出社會做事,幫補家計。

最後,女童還是步上了父親的後塵,成為吸毒者。

真正的幫助不需要噱頭

有人會怪她的父母,但大家不妨想想,基層父母為口奔馳,孩子有特殊學習需要,如果社會或學校沒有足夠的協助,他們多半無法在主流的教育制度下生存,早早輟學流連街上,就容易成為童黨,加上 SEN 伴隨衝動行為,於是成為犯事的高危群組。

追本溯源,若他們在學習上的挫敗不是那麼大,沒有被排擠在外,很可能就能避免往後脫序的人生。所以要幫助這些家庭,我們需要的不是驚天動地的噱頭,而係『適切』就夠。即是什麼意思?

像坊間有許多『親子溝通工作坊』、『SEN 孩子情緒班』,不是沒有用,而是這些家庭每日最迫切的難題只是:功課做完了沒有——就如此簡單直接。到做完功課大家都累了,要睡了,還談什麼親子溝通?

如果有個人能協助孩子完成功課,每天放學返到屋企,親子間不用再拉扯,媽媽不用擔心第二日阿仔會唔會欠交功課,已經『一天都光晒』!

不只是補習

沒錯,我最後決定做的,就是『補習』。

可別小看幫助他們做好每天的功課這一步。我和兩位開辨了社企 Edge Development Centre 的朋友談起,他們一位是言語治療師、一位也是教育心理學家。三人坐埋一齊,都認為幫孩子完成功課,還他們親子時光,已是功德無量了。

好牧人計劃 SEN
Kean 及 Edge Development Centre 兩位創辦人

我在學校工作多年,知道一向都有 TA 或者 SENCO 老師負責協助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學校也會因為SEN收生而得到補助,可以購買外間服務,然而 TA 不一定有接受過 SEN 的訓練,加上 SEN 有很多種類,外間機構一籃子的服務有時未必能一一回應學生需要。

既然我的大學入面有一大班準教師,為何不讓他們成為這些孩子的補習老師?他們既能得到經驗,孩子和他們的家庭又能得益。

更何況,若這些準備成為教師或 TA 的大學生,在畢業前已對 SEN 有足夠的認識,了解到怎樣協助這些孩子,將來他們就能成為專職的教員,一年培育一百位,兩年、三年,持續下去的話,這可以是一種新的專業呀!

一個新專業的誕生

我們在今年 7 月開始招募,即使在疫情之下,所有事都由線下變線上,都有超過 200 名來自八大院校的學生想參加,他們經篩選及接受共 30小時的訓練,由我和幾位教育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等負責做導師。現時已有 100 人左右完成訓練,在約 20 間學校,為有 ADHD、讀寫障礙以及自閉症譜系的學生補習,每個補習班只有 4-8 人左右,真正小班教學。

我們亦堅持要分開不同的類別,因為自閉和 ADHD 學生的需要可以很不同。我們既想做到專職,就不應把他們混為一談。過程中,我們幾位教育心理學家會做 Back up,成為這班補習老師的督導,當他們不知如何協助 SEN 學生時,可以有人指點。

每個人都需要扭轉命運的契機

這些大學生付出了許多心力,還有承諾,已不單是補習老師,他們也和自己的學生慢慢建立了關係,成為了孩子的好榜樣。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有別人的溫暖和支援,可是一件能扭轉命運的事呢。

Kean 和「好牧人計劃」的參與者合照。

我們很幸運得到了樂信兒童醫療及教育基金會的補助,讓這些大學生不是白做,有返少少車馬費,參與的家長也不用付高昂的補習費。長遠我們希望可以做到自負盈虧,計劃自己 Run 下去。同時我地亦將成個計劃納入大學研究,了解這樣的模式是否真的可以幫到學童和他們的家庭。

就正如我一開始所言,媽媽身份教會我做一個務實嘅學者!無用嘅話,就要轉方法。

而所謂的有用無用,我們不是以測驗多拿一分為準,而是希望 SEN 孩子有更多學習動機、自信心和投入感,同時提升親子時間的質素,我們深信這些元素才可以陪伴這些孩子和他們的家庭走得更遠。

你說是嗎?」

受訪者資料

潘紀恩博士(Kean),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副系主任,「好牧人計劃」負責人

圖片來源:Unsplash 及受訪者提供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