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多進取型孩子也會交不到朋友?——從丸尾同學說起(上)

孩子開始上學,除了學業成績之外,家長最擔心的可能是孩子交不到朋友,尤其是內向怕羞的孩子。在新環境結交新朋友的確不是易事,但「社交問題」其實有很多面貌,貌似話多進取的孩子在交友路上也不一定如魚得水呢。讓我以《櫻桃小丸子》中的「丸尾同學」為例。

丸尾同學一心想做永遠的班長,卻總以領導人自居,用指揮的口吻「提醒」同學。他也經常突然出現講些沒人有興趣的大道理,例如他的口頭禪是「總而言之……」、「我有無估錯呀,你……」所以他學習成績雖好,卻不太受同學歡迎。雖然如此,他仍然無時無刻關注同學的一舉一動,更試過模仿花輪同學,希望搏得大家的好感。

後來有一次,小丸子在丸尾面前模仿他的口吻:「你講嘅嘢全部都係作得出就作」、「你可以呃到其他人但點都呃唔到我,你應該……」丸尾才驚覺自己的不受歡迎是竟源自平日言行。

其實丸尾同學善良、有責任心、小丸子也暗暗讚許他是「一位肯為大家服務的好班長」。他自己也是多麼渴望有支持他的伙伴,如小丸子有小玉、藤木有永澤,但往往事與願違。大家有沒有想過,丸尾同學是欠缺了什麼?

真的是社交能手嗎?

是的,「社交差」不一定是指那種頭聳聳,不敢望人,也完全不敢與人傾偈那種,他們還可以化身為丸尾的言行那般:「太喜歡對別人指指點點」、「只懂滔滔不絕地分享自己喜歡的」、「讀不懂別人沒有興趣的想法」。這些看似外向進取的表現,也許就是孩子交友路上的「趕客」行為。

我有時還會遇上一些「太social太friendly到開始煩人的程度」、「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私人空間」的孩子。這樣的孩子表面看來像社交能手,但現實中交朋友時也可能會時時碰釘。

孩子社交不好01

我在想,以上種種社交表現,其實會不會跟孩子Theory of Mind(心智理論,下稱ToM)的發展程度有關?簡而言之,即換位思考的能力。

什麼是ToM?

有沒有聽過著名的Sally-Anne實驗呢?實驗中Sally把一個皮球放在籃中,然後離開。這時候Anne偷偷地把球拿出,再放在另一個盒中。問題來了,到底Sally回來時會先在哪裡找皮球呢?聰明的你當然會回答是「籃」,因為Sally無從知道Anne背住她轉移了皮球的位置。

有趣的是,很多研究指出,大多4歲以下的孩子因為看到了皮球轉移位置,而他們傾向以為別人和自己的想法一樣,所以他們會錯誤地回答:「Sally會先去盒裡找皮球」!但4歲以上的孩子ToM開始大躍進,他們開始明白別人的想法可以和自己的不同,甚至可以擁有與現實不符的信念(false beliefs),因此能成功回答:「Sally會先去籃裡找皮球。」

掀開社交能手的糖衣面貌

若你的孩子已經超過7歲,但ToM仍然很幼嫩,那就要加以重視了。

套回「社交問題」的不同化身,「太喜歡對別人指指點點」絕對是一個危險警號!其中一個可能是因為孩子的ToM仍在初階,不懂得換位思考和感受,因此他們會毫無顧忌把自己的觀察講出來,也不懂得尊重別人的個人主權。

「只懂滔滔不絕地分享自己喜歡的」呢?孩子不停地講、不斷主導著對話,明明對方已經心裡覺得不耐煩,做出皺眉、眼神游離、甚至不停看錶等小動作,但孩子還是讀不懂別人的興趣缺缺,執意認為自己有興趣的,別人也一定喜歡。

同理,「太過social」和「過份friendly」在孩子交朋友的道路也不是件好事!孩子可能不明白每人都有私人空間,也不知道社交距離會隨親密度而改變——我可以放心挽住父母或好朋友的手,但如果對新相識的人這樣做就不合適了。因為別人會覺得不舒服,甚至因被入侵私人空間而立即避開。

內心的想法、而且是別人的內心想法,比空氣更摸不著,看不到。那可以幫助訓練ToM弱、社交差的孩子嗎?答案是肯定的,但不容易。想知道方法的話請看下集!

參考資料:

Baron-Cohen, S., Leslie, A. M., & Frith, U. (1985). Does the autistic child have a ‘theory of mind’? Cognition, 21, 37-46.

圖片來源:《櫻桃小丸子》劇照, unsplash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