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甚或這兩個月來,香港發生了許多牽動著大家的情緒的事情。之前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調查報告形容,社會猶如出現「精神健康疫症」,疑似抑鬱症個案於本年6月至7月逃犯條例修訂爭議期間大幅上升。
修例事件已由政治風波演變成影響香港市民身心健康的精神健康危機,即使我們刻意不讓孩子看到電視上的衝突畫面,他們總會在不同渠道接收到「香港的低氣壓」,無疑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們跟 心理學 ‧ 家 Psychology x Family 幾位心理學家,製作了以下八個小錦囊,希望可以給家長一點指引。若孩子因接觸到有關暴力事件的資訊,而出現初步的情緒困擾,家長可以參考錦囊中的應對方法﹕
父母不需要逃避這個話題,父母的沉默反而讓孩子更容易產生恐懼。謹記,把握機會與孩子一同討論和分享是很重要的。父母可先預備好自己的心情和想說的話,然後找一個安靜地方和好時機與孩子談談。
你可以問問孩子:「我看到你好像不太開心,說給我聽發生了什麼事好嗎?」
讓孩子簡單地說說他們聽到和看到什麼(避免仔細形容暴力畫面或令他們不安的細節),並了解他們關注和擔心什麼。如果他們對事情有誤解,你可以嘗試用簡單清晰、合乎孩子年紀的語言去澄清和補充資料。
例如要是孩子跟你說:「那個叔叔是不是死了呀?」
你可以感受到孩子其實很關心其他人的安危,你可以指出他現在的擔憂:「你是不是擔心叔叔的安全?」
避免太多的說教和主導對話內容,容讓孩子有更多發問的空間,聽聽他們背後的困惑,然後作出回應,藉以對應他們真實的情感需要。
你可以主動讓孩子知道,你會聆聽他們的疑問:「你是不是有不明白的地方?即管問我們吧!」
若父母遇到難以應對的問題時,你可以選擇真誠地表達,並與孩子一起構想答案或方法,讓孩子感到你並不迴避他們的疑問。
你可以跟他們說:「我也不知道答案,不過我們可以一起想想,或者找資料看看。」
避免孩子接觸過多的媒體資訊,尤其一些與暴力相關的聲音和畫面。即使孩子似乎專注於其他事情,他們也經常意識到背景中正在發生的事情。父母亦要留意在孩子面前的對話,避免內容涉及不必要的暴力資訊。
父母可以運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孩子明白的語言、圖像等,表達你對事件的感受,分享你如何處理情緒,甚至可以告訴孩子,你如何從這件令人不安的事情中,看到人美善的一面。
你可以跟孩子分享你的感受:「其實我也覺得很難過。」又或者:「你有看到嗎?大家在危險時,都會守望相助。」
孩子遇到突如其來的暴力事件,他們有機會以不可愛的方式(如:發脾氣)去表達需要,或不斷重覆相似的問題,因為他們被複雜的情緒和難以理解的事情困擾着。請花多點耐性去關心他們,梳理他們的情緒。
保持常規的家庭生活,並花多些時間與孩子一起,建立孩子的安全感,甚至可以一起做些有意義的活動,如透過繪畫祝福傷者。
一般而言,當發生了令人困擾的事情後,每個人都有自然復原的能力,經過一段時間便慢慢恢復過來。但孩子身心發展未成熟,需要成人的扶持與幫助,若問題持續或惡化,就應考慮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孩子是我們寶貴的嫩芽,在成長旅途中,難免會遇上衝擊、恐懼或難以控制的情況,家長都需要好好裝備自己,除了成為孩子的護蔭外,亦與孩子一同面對挑戰,讓他們即使面對風雨或黑夜,仍然朝著光明茁壯成長,成為堅強、不易倒下的大樹,將希望的果子承傳下去。
參考資料
-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 (2019). 出現抑鬱症及有自殺想法的全港性即時人口數據.
- The National Child Traumatic Stress Network. (n.d.) How can Parents Help their Children Deal with Community Violence?
- Greater Good Magazine. Nine Tips for Talking to Kids about Trauma.
- Moreno, M. A. (2017). How to talk to your children about tragedies in the news (JAMA Pedia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