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青春期煩惱」|每個家庭都躲不過的一個階段

青春殘酷物語

「我個仔而家好有主見,講乜都唔聽,係都要試自己一套。」媽媽A說。
「係呀,我個女而家好著緊自己外表,都唔知係咪拍緊拖。」媽媽B說。
「仲有呀,我個仔一日到黑去街,成日都話約人去邊去邊,唔黐家,以前都唔係咁。」媽媽A接著說。

我稱這類問題為父母的「青春期煩惱」。這類問題的特色在於父母覺得很煩惱,但子女覺得自己好「正常」,不明白父母為何這麼緊張。為甚麼會有這樣的落差呢?

父母眼中的「青春期煩惱」,孩子心中的「正常」

青春期煩惱

其實父母們正在面對的是子女在青春期會出現的自然變化,是成長中的必然過程。有家長好奇為何有這些變化?我們當然可以找來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去解釋,但我感到這些解釋更類似於對過程的陳述。造物主的想法,我們不得而知,但肯定的就是這些都是我們作為人的天性,有如四季,依時依候這些變化就會到來;急不了,亦阻不來。

子女覺得自己很「正常」,因為他們只是順著天性,而且身邊同學同時地有著同樣的變化,再加上一個人對於自己身上所發生的變化往往是最遲鈍的。長高就是最好的例子,很多青少年一點都不察覺自己每日微小的變化,不過家長應該感覺和我一樣,覺得他們突然之間長得很快,才一年半載已像換了個人。

屋企也有「青春期」

孩子踏入青春期所帶來的變化並不只在青少年身上,而是對父母和整個家庭都有著影響。父母除了要學習和逐漸長大的子女相處之外,也要適應發生在家庭和在自己身上的變化。

父母一直而來將大部份空閒時間都花在陪伴子女,突然間子女有了自己的小天地,還要不讓爸媽進入,家庭好像變得冷清清的。通常這過程中最容易感到失落的是全職的媽媽,她們覺得自己好像忽然間不再被需要,精神和時間都沒有寄託。

年輕人本身的適應力和可塑性本就比成年人高,他們適應青春期的變化也自然比父母快,我認為這就是當中落差嘅由來。

父母面對的青春殘酷物語

之前在文章中提過「性格套餐論」,其實性格以外,人生中很多事物都是一個套餐,得失繫在一起;子女長大意味著一定程度與父母疏離,然而沒有分離,又如何獨立呢?

你想你子女有主見,還是無主見呢?
你想仔女對異性有興趣,還是無興趣?
你想他們有朋友約,還是無朋友約?
魚與熊掌,並非常常都可兼得。

父母很多時都會將子女的發展同自己小時候比較,然後感到「我當年都唔係咁,都唔知點解佢會咁」。事實上,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且唯一,有著自己的性格、經歷和成長步伐,很難剛剛恰如父母所期、點到即止,總是要麼快了、要麼慢了、要麼多了、要麼少了。

成長過程是對父母和子女都是一關一關的試練,子女踏入青春期也代表了父母邁進自己人生中另一章,亦是一個契機讓父母將生活的重心和時間再重新分配,重拾一些自己的興趣,享受二人時間。接受當下,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和生活,「煩惱」自會迎刃而解。

圖片來源:Pexels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