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羞辱:羞辱的不同種類

上集談到什麼是羞辱以及間接的羞辱,至於為什麼羞辱對孩子有很大危害呢?《善養小童成大童》書中所寫:「羞辱無效的主要原因是,它沒有教導人如何建立關係。羞辱雖然能夠控制行為,卻不能啟發同理心。當我們不停地標籤孩子為『頑皮』或其他東西,我們便令他們習慣於以負面的角度聚焦於自己的內在世界。他們變得過度耽溺於自己,介懷自己不能討好別人。」

羞辱孩子

為什麼羞辱對孩子具長遠負面影響?

圖中這些話語是不同種類的羞辱,更是我們為孩子標上的不同負面標籤,讓孩子也學會了標籤自己,認為:「我就係曳。」「我就係不夠堅強。」「我就係蠢。」孩子為此感到羞恥,卻以為這是天生的和無法改變的,很多人因此會選擇逃避,並在長大後仍深信這些標籤。

因為,我們沒有針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糾正,而是選擇了評價孩子的形象與性格,而不是他們的行為。或許,他們會因為羞恥(Shame)而不再去做出這些行為,因為想迎合他人,然後成為一個守規矩的孩子,卻不是出於他們對「良好道德」和「有禮貌」有深切的認識,更不是為他人著想。

不想羞辱孩子,關鍵在於——

很多人會問,那我應該跟孩子說什麼呢?我們應針對行為去作糾正,舉個例,孩子在商場亂走,而我們不想指責他「曳」又或「無時定」,大家可以說:「我哋喺商場度唔可以跑,因為人多容易出意外,如果想跑嘅話,我哋可以去公園跑。」

只是,更關鍵的不是想應該用什麼話語去取替羞辱的話語,而是先想清楚在大家教養孩子時,大家目的是什麼?

如果家長只是希望孩子服從、守規矩以及聽從權威,那麼羞辱孩子確實能達到目的,傷害也沒有體罰明顯。

可是,我們相信家長都不是想控制與傷害孩子,而是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並長大成為一個情感成熟,可以獨立思考的人。

在這個情況下,連繫孩子就更合適。

《善養小童成大童》中又寫到:「我們需要的並不是孩子的服從。我們需要的是他們的信任,從而當我們說:『不要走出有六條行車線的高速公路。』,或說:『不要玩電插頭』時,他們相信我們是真心為他們著想,並會跟從我們的帶領而沒有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

當父母真誠地表達情緒,孩子又被尊重著,自然便可以理解不同的情緒,並學習到如何尊重別人,進而去同理他人。

至於怎樣真誠地表達,具體怎樣說?篇幅所限,我們下集再講~

圖片來源:unsplash

參考資料:

張惠侶、勞嘉敏、王廷怡、羅穎加(譯)(2017)。善養小童成大同(原作者:R. Grille)。香港:教育大同。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