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爸媽的建議:如何告知孩子他們要當哥哥姐姐呢?

懷了第二個(或以上)孩子,不少爸媽都會煩惱要如何給哥哥姐姐心理準備。要是你正在苦惱,先恭喜你和家人即將有多位新成員,以下是我們給你的小禮物,希望能幫助你大孩子迎接新生命~

編輯Joan這次綜合了兒童心理學家 T. Berry Brazelton 及 Haim G. Ginott 的觀點,再結合個人經驗,整理一些建議,分享給有相同苦惱的爸媽們。

在二寶出生前,父母可以有以下的準備

二胎分娩準備

放下對孩子過高的期待

不知道媽媽心目中希望孩子成為的「稱職哥哥/姐姐」是什麼樣?是一開始就表現出對小BB的喜愛和期待,還是始終能夠無私大度地讓着弟弟妹妹,又或者是能夠體諒父母的辛苦,幫忙照顧弟弟妹妹?

我們必須知道,孩子之間的嫉妒和競爭是不可避免的,對於家中的第一個孩子更是如此。在他的經驗中,沒有分享父母這一項,新生BB是對他的唯一性的威脅,從此,他的爸爸媽媽不再是他一個人的了,而是與他人共享的了,這是無可更改的事實。

因此,要求孩子歡欣鼓舞地迎接小BB的到來是不切實際的要求,不僅會讓孩子感受到不被理解和接納,也會讓爸爸媽媽不能心平氣和處理孩子的嫉妒反應。相反,如果我們能夠對孩子的嫉妒情緒有所預料並視為情理之中的事實,就能夠更加明智地面對和處理問題。

如何將媽媽懷孕的消息告訴孩子

爸爸媽媽們都知道提前準備能夠讓孩子更好地應對環境和角色的變化。但是該如何向孩子介紹家中即將到來的新成員呢?

當你知道懷上小寶寶了,就可以將這一消息告訴孩子,但不要過度渲染,對於這個過程的神奇程度的過多描述和討論會讓孩子對媽媽肚子裡的「東西」產生更多競爭的感覺。也不要只跟孩子描述弟弟妹妹出生後的美好景象:「以後你就是大哥哥了,弟弟妹妹都會聽你的。」「你一定會很愛弟弟妹妹,他們也會很愛很愛你。」「小BB最可愛了,你可以整天跟他玩。」

媽媽可以告訴孩子:「你將會有一個弟弟或者妹妹,有時候他會很好玩,不過有時候他會很麻煩,有時他會哭,讓我們所有的人都很討厭。我必須給他洗,喂他吃奶,照顧他。你可能會覺得被遺忘了,以為媽媽不關心你了。當你那樣想時,一定要過來告訴我,你不必擔心,媽媽永遠都是一樣的愛你。」

父母們可以向孩子明確表示整個家庭會「共同面對」新寶寶的出生,會互相幫助和鼓勵,而不是誇張地對孩子說:「每件事情都會變得不同,而你需要做出巨大的改變。」

父母可以開始安排與孩子單獨的「約會」

在此之前,你們可能多數時間都是共同照顧孩子,但是當第二個孩子出生後,你們可能就會感到分身乏術,不得不分別照顧不同的孩子。為了讓孩子適應這樣的變化,在懷孕期間,爸爸媽媽就可以分別開始和大寶計劃單獨的「約會」。

這也是爸爸學着單獨照顧孩子的好時機。你可以告訴孩子:「這是專屬於你和我的時間,你可以問所有你心裏的問題,也可能做只想跟我一起做的事情。」 這樣的親子時刻對於孩子和父母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

分娩前的準備

當你準備前往醫院等待分娩之時,要將你的安排告訴孩子,告訴他你會在醫院裏待幾天,這段期間誰會在家裡陪他,提醒他想你的時候可以給你打電話,告訴他什麼時候可以去醫院見媽媽和新寶寶。你還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日曆,讓他每天畫一個圈,畫到哪一個圈的時候媽媽就可以回來了。

所有這些心理準備都能讓孩子有一個清晰可見的安排和預期。媽媽還可以錄製視頻、音頻,錄下孩子最喜愛的睡前故事。這些方式都可以讓孩子免於經歷最深刻的恐懼——媽媽離開他「去生寶寶了」。這樣的恐懼對年幼的孩子而言是情理之中的,但父母們可以提供幫助去減輕這些感受。

二寶出生後,父母又可以做什麼?

準備好迎接孩子的情緒

無論之前做了多少的準備,都很難預料到大寶會如何面對新生BB。他可能很安靜,也可能不知所措;可能對新生BB充滿好奇,也可能會表示憤怒;他可能會很依戀你,也可能會表現得跟你有些生疏……

無論孩子有什麼樣的表現,都應該理解和接納他,試着幫助他度過這一階段:「大家都在關注BB,你是不是有些害怕和不高興?」「好幾天沒見到媽媽了,你想媽媽嗎?」多給他擁抱,告訴他你很想他,如果他願意,可以讓他撫摸或者抱抱小BB,但不要強迫他,給他時間適應。

要讓他知道BB是家庭的新成員而不是個替代品。「你現在有個小妹妹了,但你依舊是獨一無二的!」

不要催促他成為「稱職」的哥哥姐姐

你可以請大寶幫你做一些照顧新生BB的小事情,例如拿尿布、遞奶瓶,他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體驗到做哥哥的驕傲和長大的感覺,但他依舊會為自己不能獨享媽媽感到悲傷。當你稱讚他像個大哥哥,是媽媽的小幫手時,別忘了讓他知道,有時候他也可以當個小寶寶。

記住,孩子會長大的,但不是現在,他現在正面臨著某種人生的危機並且學着如何去適應它,而這需要你充滿愛意的關懷所帶來的安全感。

盡量不要讓新生BB用屬於大寶的物品

如果可以,盡量不要直接將大寶的嬰兒床,或者玩具、用品拿給新生BB去使用。這樣做的危險是,孩子可能會感覺到不僅被剝奪了財產,還被剝奪了父母的愛,他們會覺得自己被代替了。如果你不得不這麼做,請給孩子解釋清楚原因,表達你對他的感激和關愛。

允許孩子有行為上的倒退

有些父母會發現,孩子不僅沒有表現出自己期待的哥哥姐姐的樣子,還出現了行為上的倒退,例如本來不尿床的孩子又開始尿床,或者是更多的煩躁、入睡和分離困難,這是孩子感受到危機時正常的心理機制,他們會希望變回小寶寶以獲得父母更多的照顧和關愛。

這一現象在心理學上還有一個專屬名詞「退行」(Regression),指人在受到挫折或面臨焦慮、應激等狀態時,放棄已經學到的比較成熟的適應技巧和方式,而採用早期生活階段的原始、幼稚的方法來應付當前情景,以降低自己的焦慮。

爸爸媽媽要對孩子這些回歸舊有行為的需求表示理解並做好心理準備,儘管你可能覺得那些行為早就在他長大的過程中消失了並因此感到氣餒和憤怒。

教孩子用安全的方式表達嫉妒

孩子表現出嫉妒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會要求父母把小BB扔到垃圾桶,有的會採用武力手段,還有的會表現出悲傷、消極和身體的不適。嫉妒無法完全避免。但是,嫉妒之火是安全地搖曳,還是危險地突然燃燒,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和做法。

爸爸媽媽在保護嬰兒不受傷害的同時,可以用同情的話語對大寶表示理解:「你不喜歡妹妹,你生她的氣。」「當你生氣的時候,你可以告訴媽媽。」

你可以給孩子一些紙筆,或者公仔,教他把怒氣象徵性地發泄到一個無生命的物體上,而不是直接發泄到寶寶或者寵物身上,也不以某種徵狀的形式發洩到自己身上。

找時間跟孩子獨處

在這個階段父母和大寶擁有一段特別的獨處時間很重要,比如可以在嬰兒午睡時和大寶玩一個小遊戲,或者晚間的睡前故事時間,即使不能每天都作這樣的安排,也可以在周末或者其他時間比較充裕的時候,讓父母中的其中一個單獨陪伴大寶一會兒。

如果這已成為一個固定節目,你還可以提醒大寶:「周未我們倆就可以在一起了,我們幹點什麼好呢?」當孩子漸漸長大,這樣的獨處時間會變得更加重要。

參考資料

  1. Brazelton, T. B., & Sparrow, J. D. (2006). Understanding sibling rivalry: the Brazelton way. Cambridge, MA: Da Capo Lifelong.
  2. Ginott, Goddard, Ginott, Alice, & Goddard, H. Wallace. (2003). Between parent and child : The bestselling classic that revolutionized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Rev. and updated / by Alice Ginott & H. Wallace Goddard.. ed.). New York: Three Rivers Press.

圖片來源:illstAC, Unsplash, Pexels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