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想親近孩子,先要學習跟孩子談話的技巧

跟孩子談話

情景一

有一天,你的孩子放學回來,哭著告訴你:「老師當眾罵我……」。你會跟他說什麼?

A. 「噢,那你是不是做了什麼,所以老師要罵你?」
B. 「下次你不想老師罵你,你要先問清楚老師,而且要有禮貌。媽媽教你這樣做…」
C. 「你當時一定很尷尬,這天很不好過吧。」

好,請大家記住情景一的答案。

情景二

隔天早上,你一睜眼就像所有事情都跟你作對一樣——電話一直響,孩子不停哭,回過頭來,早餐的煎蛋更燒焦了!此刻,你會希望另一半跟你說什麼?

A. 「天啊,你什麼時候才學會煎蛋?」
B. 「來,好太太,我來教你該怎樣煎蛋。」
C. 「親愛的,你今個早上太辛苦了,電話響你要接,孩子又一直哭,現在煎蛋又讓你傷腦筋。」

心理學家 Dr. Haim Ginott 的解說

不敢肯定各位在情景一選了什麼,但相信大部份人在情景二都會選擇C。因為在情緒強烈的時刻,沒有人想聽到指責,也不想要建議,我們當刻需要的是連結與理解。(編輯K:如果另一半早就自動幫忙當然更好…)

這兩個情景改寫自兒童心理學家Dr. Haim Ginott的著作《父母怎樣跟孩子說話》。他說,當孩子遭遇不如意的事時,父母總愛追問細節,又或者希望他早日釋懷,「不用難過,這是小事一樁」。但這些安慰說話往往沒什麼用,有時孩子聽完心情可能更壞。

這正正就是因為孩子正經驗強烈情緒。這些強烈情緒不會因為「禁止」而消失,反而是在得到同理和了解後,才慢慢消失。

我們不妨想想在情景二的不同應對給自己的感覺,或許就能猜到情景一中,哪個回應最能同理孩子了。

認識 Dr. Haim Ginott

Dr. Haim Ginott 是臨床心理學家及兒童治療專家,包括本篇參考資料《父母怎樣跟孩子說話》(Between parent and child)在內的多本著作暢銷多年,被翻譯成至少30種語言。本書教導父母如何解讀孩子說話和肢體背後的真正意思,以及如何跟孩子對話;出版至今五十多年,內容歷久常新。

參考資料

Ginott, H. G., Ginott, A., & Goddard, H. W. (2004). Between parent and child. New York: Random House.

插圖來源:illustAC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