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跟你分享|學習大學問(3)學習策略

有效學習

有效的學習策略來到最後一篇。到底Henry L. Roediger III & Mark A. McDaniel兩位心理學家對有效學習還有怎樣獨特的見解?

多樣化練習(Varied Practice)

兩位心理學家提倡的另一種學習法是多樣化練習。

有效學習有研究人員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

在體育課上,一組8歲大的孩子練習將沙包投進籃子。半數孩子在距離籃子3英尺遠的地方投,其餘的孩子則既會從2英尺遠和4英尺遠的地方投。12周過後,讓這些孩子接受測驗,把籃子擺在距離他們3英尺遠的地方。投籃最準的孩子竟不是練習過3英尺投籃的那組,而都來自從沒練習過在3英尺遠的地方投籃那組。

研究人員認為,多樣化練習,即曾在不同的距離上把沙包扔進籃子,能提高活學活用的能力,能把在一種情景下學到的東西,成功地應用到其他情景中。其他研究顯示,即使是認知性學習,例如練習識別樹木和鳥兒的種類、學習英語、掌握一門新的電腦程式,都能從這種學習方法中獲益。

學習不是為了應付考試

在生活中,實際問題往往是以隨機的方式出現,沒有任何順序,沒有任何既定模式,我們必須能辨別出「這是什麼問題?」這樣才能選擇並應用恰當的解決方案。

因此交錯練習與多樣化練習的一個顯著優點是,它們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學以致用。

這些學習方法驗證了一句說話「把訓練當成比賽,才能把比賽當成訓練」。

學習小竅門

除了間隔練習、交錯及多樣化練習,作者認為,以下這些方法也能讓我們學得更好、記得更牢。

生成(Generation)——在別人教給你答案前,嘗試自己解決問題,這種行為被稱為「生成」。嘗試自己解決問題,會讓你產生一種求知欲,雖然你同時可能會因為被難到了而感到沮喪,並且強烈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但換個角度,正因能迎難而上,當你能自己解決問題,便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並能更好地記住相關知識。

轉化(Elaboration)——轉化就是理解新知識的過程,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語言把新知識表達出來,把它和已知的知識聯繫起來。越是能把新知識和已知的關聯起來,越能牢固地掌握新知識。

反思(Reflection)——花幾分鐘,複習一下從一段經歷中(或最近的一本書上)學到了什麼,再拿一些問題考考自己,這種活動被稱為「反思」。反思涉及我們此前討論過的幾種認知活動,這些活動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學習。

這裡包括檢索(回憶最近學到的知識),轉化(把新知識和已知聯繫起來,並用自己的話重述核心觀點),以及生成(例如在心裡、在行動上演練一下,下次可以做哪些不同的事情)。

摒棄我們過去高舉的集中操練吧!

相信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夠輕輕鬆鬆掌握知識,同時也希望知道他們真的有在努力。

所以看到他們在書本上畫滿重點、會反覆閱讀、集中練習,就會感到安心,但最新的腦科學研究和認知科學研究告訴我們,這些方式只是讓孩子看上去很努力,卻不一定有效。

要想取得更牢固、更準確、更持久的學習效果,孩子也許需要學習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

資料來源

Brown, P., & Roediger, Henry L. ; Mcdaniel, Mark A. (2014). Make it stick: The science of successful learning.

插圖來源:illustAC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