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都在學習,小時候要應付各種學業考試,長大後為了適應不同的身份和角色需要,也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就連做父母都要很多學問。
「活到老學到老」很動聽,但說實話,很少人真正懂得應該如何學習。要是我們能掌握當中竅門,也許也能給孩子一點建議,讓他們學習得更加得心應手。
這次跟大家分享華盛頓大學路易士分校的心理學教授Henry L. Roediger III和Mark A. McDaniel的一項研究成果。自2002年起,這兩位心理學家,與其他九位心理學家合作,展開了一項名為「通過認知心理學促進教育實踐」的研究計劃,目的是將認知心理學中有關學習的理論應用於教育領域。
許多人相信只要在某件事上花夠多時間反覆閱讀或背誦,就能牢記不忘。然而,這些心理學家指出,這種觀點其實並不準確。也有些人認為,只要學習過程越快越輕鬆,效果就會越好;還有一部分人相信,掌握新技能最有效的方式是專注練習直到徹底熟練。然而,這些學習方法其實都只是基於直覺和錯誤信念,並不符合實證研究的結果。
為什麼我們一直採用的學習方法是錯誤的?
引用前美國國防部長Donald Rumsfeld在一次記者會上的話:「有些事是『已知的已知』,即有的事情我們知道自己知道;有些事是『已知的未知』,意思是我們知道有的事情是自己不知道的;但是還有『未知的未知』,即是那些我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放到學習的層面,「已知的已知」代表我們已學到的知識;「已知的未知」指我們知道自己尚未理解的知識;而「未知的未知」則代表我們不知道自己缺乏的知識,這些知識往往要等到考試或實際應用時,才會發現「原來自己並不知道」。
你能準確判斷自己知道什麼和不知道什麼嗎?
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或譯元認知),即我們對自身知識掌握情況的了解,能幫助我們準確判斷自己知道什麼或不清楚什麼。而「未知的未知」的情況則是後設認知偏差的一種表現。
Henry L. Roediger III和Mark A. McDaniel認為,反覆閱讀不僅浪費時間,無法形成長期記憶,還會產生後設認知偏差。
因為隨著反覆閱讀的次數增加,對內容的熟悉度會讓我們產生錯覺,誤以為已經掌握知識,而實際上我們可能忽略了需要加強的地方,也不知道應該在哪些知識點投入更多精力。結果,當面對考試或新的問題時,才發現無法回憶關鍵概念或靈活應用所學。
資料來源
Brown, P., & Roediger, Henry L. ; Mcdaniel, Mark A. (2014). Make it stick: The science of successful learning.
插圖來源:illust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