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善良的種子就係好?善良,也要有界線。

你希望你嘅孩子「善良」嗎?
好多父母第一個反應可能會係:「善良?讀好啲書先啦。」又或者會擔心:「太善良只會畀人蝦!」

確實,如今社會爾虞我詐,太過善良,好容易就會吃虧。

擁有善良的種子就係好?善良,也要有界線。

一面倒的善良

記得小朋友出世嗰陣,我最大嘅心願就係希望佢成為一個善良嘅人,但係當佢真係「太善良」時,我心入面又會忍唔住擔憂。有一次佢花咗好多時間幫同學解釋數學概念,結果自己嘅功課匆匆忙忙,做到好夜先完成;又有一次,佢攰到幾乎企唔穩,依然堅持讓座畀一位老婆婆,最後自己企喺度都瞓着咗。

到底我哋可以點教?估唔到最近睇到有篇研究話,孩子善良與否,其實並唔係父母可以「操控」嘅。因為當你決定畀一個充滿愛同關懷嘅家庭去滋養孩子,孩子自然就會比其他人更懂得善良

父母的愛,為孩子灌溉出善良的種子

劍橋大學最近一項追蹤超過一萬名小朋友嘅大型研究發現:善良,係由愛滋養出嚟。 研究用咗「千禧世代縱向研究」(Millennium Cohort Study)嘅數據,當小朋友三歲時,父母需回答有關親子互動、親密程度嘅問題;之後,研究團隊再喺小朋友七歲、十一歲同十四歲時觀察佢哋嘅行為——例如會唔會幫助人、會唔會照顧朋友感受、會唔會表現出同情心等。

結果非常清晰,同父母關係越緊密,小朋友越容易展現正面嘅社交特質。即使撇除家庭收入、父母教育程度、甚至小朋友本身嘅性格差異,呢個趨勢依然清晰。可見父母嘅愛,的確能夠為孩子心中種下善良嘅種子。

善待他人不等於要冷待自己

不過,隨住小朋友慢慢長大,父母難免會開始憂慮:現實世界咁殘酷,「大愛」真係對孩子最好嘅選擇嗎?其實,善良也許並唔係唯一嘅答案。作為父母,我哋會為女兒嘅善良而感到驕傲,但同時亦會心痛。因為善良值得,但唔代表要善良得毫無界線。

所以,我開始喺教孩子學懂善良嘅同時,教佢哋點樣拿捏分寸——幾時要堅持,幾時要學識愛錫自己。呢個過程,親子關係尤其重要。因為父母唔止係孩子心靈嘅養分,仲係佢成長路上最安心嘅後盾,幫助佢學會怎樣平衡「善待他人」同「善待自己」。

參考資料

圖片來源:Pexels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