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過情緒風暴?孩子要的是個懂他的大人

試想想,如果你的孩子正面對一個大挑戰,感到很大壓力,情緒很容易崩潰。你覺得父母當下有怎樣的任務?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情緒崩潰,都會試圖出手「處理」,無論是提供不同的方法、說教講理,或者大聲喝止。我們常收到家長提問,就是如何「平息」孩子的情緒風暴。

然而,大家可有想過,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撲滅火焰,而是靜靜地守護,讓它自然燃盡?

如何走過情緒風暴?孩子要的是個懂他的大人

在情緒風暴中感受陪伴的力量

今日分享美國心理學家Dr. Becky Kennedy說過的一句話:Not every meltdown is a problem to solve. Some are just feelings to witness. 中文大意就是:不是每一次的情緒崩潰都是一個等待解決的難題,有時有些情緒只是想有人看見。這句話提醒我們,陪伴本身就是力量,當我們放下「必須解決問題」的執意,選擇以平靜的心態陪伴孩子,我們便在無形中教會孩子:情緒並不可怕,它們會來,也會走。

允許也是一種方法

從前社會少談情緒教育,大家容易以為面對情緒要麼爆發,要麼抑壓,但原來還有一種方法叫做「允許」。允許孩子感受悲傷、憤怒或挫折,允許他們在安全的情感空間中表達。父母的平靜陪伴,不僅是對孩子情緒的接納,也是對他們內在力量的信任。這種信任,讓孩子學會如何與自己的情感共存,進而成長為更具韌性的人。

無為也是一種作為

當然,眼白白看著孩子經歷種種情緒,父母也會覺得難受。只是我們也必需接受生命有些挫折必需要經歷,有些難關必需要等待時間過去。這些時候,父母只需要靜靜陪伴,見證那些情緒流動。

下次孩子崩潰時,我們不妨對自己輕聲說:「先別著急,我們可以慢慢來,陪在孩子身邊就好。」

無為也是一種作為,原來放諸教養,這道理一樣通。

*摘言嚟自Dr. BeckyGood Inside

圖片來源:Pexels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