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決心不要像我的父母一樣,但他們的影響原來深入骨髓

原生家庭

#152 Joan(女兒,13歲)

「記得我小時候,大概是從上小學三四年級開始,當每次被父母責罵,而我不能反抗亦不能表露出不滿的情緒時,我都會在心裏默默告訴自己:『我要記住這種感受,長大後我一定不要像他們對待我一樣對待我的孩子。』現在想起那時的我依然感到很難過——那麽小的孩子,對自己的境遇完全無能為力,不敢希望父母有所改變,只能靠想像將來的自己成為完全不一樣的人來獲得一點安慰。

在很長時間裏,我都認為父母霸道、苛刻、不通人情世故。他們不愛自己也不愛小孩。他們常常讓我覺得自己沒用、不值得被愛。我認為是他們的教養方式造就了我自卑、消極、被動和小心翼翼的性格特點。我會不自覺地去迎合討好他人,別人不經意的話語和眼神,總讓我擔憂自己做錯了什麽。

▌我想給女兒很多很多愛

因此,當我自己成為媽媽後,我下定決心要像我曾經希望的那樣養育我的女兒,給她很多很多的愛,允許她自由表達情緒情感,關心她的感受,理解她,接納她。我希望她成為一個輕鬆自在的人;我希望她長大後想起我時,湧上心頭的是甜蜜幸福,而不是痛苦糾結;我希望聯繫我和她的是我們對彼此的愛,而不是『責任』和『義務』。

我認為我一開始是做到了的。我的女兒跟我很親,她對我無條件的信任和愛溫暖了我,讓我覺得自己並不是一無是處,我被愛著,也有著愛人的能力。正如有一首詩裏說的:「我愛妳,不只因為妳的樣子,還因為,和妳在一起時,我的樣子。」(I love you, not only for what you are, but for what I am when I am with you.)能夠放下戒備全心全意愛一個人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幸福,更何況孩子還激發出了我們最好的一面,讓我們做到了許多我們原來做不到的事。

▌我不知不覺變回了父母的樣子

可是,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我和女兒之間的相處模式起了變化,某些我拒絕承認和接受的東西又在我心裏萌芽,再加上隨著她逐漸長大,來自學業和其他方面的競爭和壓力加大,慢慢地,當看著孩子時,我的眼裏不再只有欣賞和愛,而多了很多的焦慮和不滿。我開始批評訓斥她,強迫她照我的要求和方式做,不給她辯駁的機會,我們常常發生衝突。我不得不承認,在某些時候,我正在像我的父母當年對待我一樣對待她。這一發現令我痛苦和自責,卻仍舊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與我有相似的心路歷程?我們希望不要成為父母的樣子,可是又不知不覺變成了父母的樣子。也有一些人堅決地走到了父母的反面,但他們會發現,即使避開了父母犯下的錯,卻又可能犯下別的錯誤。

▌父母的影響如影隨形

心理學上有一對術語,叫做認同與反向認同。認同是指我們模仿他人的行為方式,這個人可能是我們欣賞的人,也可能是我們害怕的人。反向認同則是指我們不喜歡某個人的所作所為,因而刻意跟他反著來。當我們告訴自己「長大後一定不要像父母一樣」就是一種反向認同。父母獨裁,我就要民主;父母暴躁,我就要溫和;父母碌碌無為,我就要出人頭地……

看起來這樣的反向認同是一件好事,但實際上這是一種特殊的認同形式,意味著父母對我們的影響更深入骨髓,也意味著事情往往走向另一個極端。比如說一個從小缺愛的孩子長大成為父母後可能溺愛自己的孩子,這個得到溺愛的孩子成為父母後,又可能因為不懂得如何愛人而讓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缺愛的孩子。

這樣看來,似乎無論我們怎樣做,我們養育孩子的方式都無法避開父母對我們的影響,只不過這種影響會以不同的面目呈現。許多人因此對養育孩子充滿畏懼,甚至有人為了避免重蹈父母的覆轍而選擇不生育。不過我認為,這其實是我們重新認識自己和父母的機會。

▌真正擺脫過去的束縛

首先,當我們看到自己是如何受到自己的成長環境所限制時,我們會對自己多一份理解,我們會更少地責怪自己,更多地看到自己為了成為更好的父母所付出的努力和有時想做好而不能的痛苦。這份覺知擴展開來,也能夠讓我們學會去理解父母,我們的父母也曾經是孩子,他們同樣受到他們身處的時代和成長的環境所限制,並不是他們不想做好,並不是他們故意要傷害我們,而是他們不知道應該怎麽做。

其次,我們比父母處在更好的時代,我們接觸到了更多的育兒知識,能獲取更多的資源和幫助,我們比他們更懂得反省和學習。在育兒的道路上,我們雖然沒有成為自己理想的樣子,但我們的確是比父母做得更好了。我們的孩子比我們更幸福快樂,這就是希望,不是嗎?

最後,一旦我們理解和接納了父母、自己、以及孩子的不完美,我們其實還能發現事情的兩面性。也許父母的苛求讓妳害怕失敗,但也賦予了妳堅持不懈的態度;也許暴躁易怒的父母讓妳害怕衝突,但也讓妳善於溝通,學會體察他人的情緒;也許父母帶給妳很多傷害,但也造就了妳獨特的優勢。

沒有人的童年是完美無缺的,沒有人不曾經歷痛苦,但傷口,正是光能夠照進來的地方。當我們學著去理解和接納過去,不再害怕犯錯,我們才真正擺脫了過去對我們的束縛,才不會重蹈父母的覆轍。」

圖片來源:pexels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