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情緒修復練習 自我對話如何改善你和孩子的人生?

有說媽媽情緒影響孩子的將來,但與人相處,甚至與親生骨肉相處,總會有情緒失控的一刻,間中也有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惟生氣後卻又感到懊悔,總擔心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但媽媽也只是個人,也會有累的時候,偶爾也想有自己獨處充電的時間。

於是《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的作者朴宰蓮,提醒我們「感覺累了,不是休息就好,撐過就好;感到無力了,表示你內在有尚未解決的問題。把目光移回自己的身上,把自己關照好,將會改變你和孩子的人生」。

媽媽為自己的情緒把關

若我們能夠及時覺察並以恰當的方式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譬如在煩躁甚或憤怒的時候可以找人接手,或暫時離開現場,冷靜一下當然好,因為正如書中所說,「心直口快」是關係中的殺手,因為「當我們認為自己是對的時,無論對象是誰,都只會讓溝通變得無效,讓彼此的關係變得更糟糕」。

但歸根究底,有沒有找到到內在的原因?全職媽媽對未來的不安、職業媽媽對時間的焦慮、對過往的遺憾、對另一半的不滿等……這些在心裡過去没有好好解決的、隱藏起來的問題,可能將在某個時間點將被孩子誘發,然後引爆。

媽媽情緒

練習自我對話

書中有大量日常例子及4個內在對話練習,令我們理解情緒爆發背後所隱藏的情感,並透過自我對話的方式,給自己時間沉澱,讓自己去察覺憤怒、愧疚等情緒背後所要傳達的訊息。當我們學會善待自己、理解自己,對自己寬容一些,自然也能包容孩子,也比較不會動不動就發脾氣。

在修復關係之前,必須先修復自己的心。

當那些反射性的想法又冒出來時,如果能在心裡告訴自己:「那只是我第一時間的想法而己,並非事實。」就能漸漸擺脫慣性思維的框架限制。

修補關係

作者朴宰蓮也建議嘗試採用 Marshall B. Rosenburg 博士所提出的非暴力溝通的對話方法。他所提出的非暴力溝通要素,主要有以下四個步驟:

  1. 觀察(描述事件,不帶批評)
  2. 用心體會自己的感受
  3. 找出感受的源頭(需要未被滿足)
  4. 提出具體的請求(不是命令)

首先,先秉持著中立的態度,仔細觀察具體的行為事件。接著,察覺自己對這件事有什麼樣的感受?再去探討為何會有這樣的感受?是什麼需求沒有被滿足?最後,再練習試著把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和需求表達出來。

當我們開始有意識察覺心底真正想法時,就能不受這些想法左右,然後練習將自己累了、傷了的心修補起來,再回過頭來解決與孩子間的問題,修復親子關係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作者: 朴宰蓮|出版社: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作者簡介:韓國漢陽大學教育研究所諮商心理學碩士,目前為蛻變工作坊創辦人、廣播節目主持人。她同時也是位是位備受尊崇的兒童人權擁護者,積極參與國際兒童人權協會(InCRC)事務運作,亦擔任韓國非暴力溝通協會NVC的講師。

圖片來源:by Tanaphong Toochinda on Unsplash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