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台劇《想見你》:為何青春期的孩子會討厭自己?

最近熱播的台劇《想見你》講述了一個穿越時空的故事。27歲的黃雨萱因緣巧合靈魂穿越到1998年的 17歲女學生陳韻如身上,遇上了與故去男友一模樣的李子維。

在這部劇中,除了燒腦的懸疑劇情和黃雨萱與李子維的感人愛戀故事外,最讓人難忘的是黃雨萱與陳韻如這兩個相同外表下截然不同性格女生的對比。

《想見你》中的「黃雨萱」與「陳韻如」——同一個身體裡的兩個靈魂

想見你

陳韻如是一個性格陰鬱內向的女生。她沒有朋友,永遠獨來獨往;她跟人說話時眼神躲躲閃閃,不敢直視他人;她自卑懦弱,想愛不敢愛,想恨不敢恨;在家裡,她是被忽視的那一個,在學校,她被同學霸凌也只會默默忍受; 她喜歡李子維,可是李子維並不喜歡她。

黃雨萱的個性與陳韻如完全相反。她陽光開朗,自信坦蕩,在變成「陳韻如」的日子裏,她將陳韻如原本的人生完全顛覆了。她不再一味討好別人,勇於表達自己的需求;她假扮「十三妹」教訓了欺負弟弟的小混混。她不僅贏得了家人、同學的喜歡和欣賞,還贏得了李子維的愛,這些都是陳韻如曾經求之而不得的東西。

在被黃雨萱附體期間,陳韻如其實一直都在,她經歷了黃雨萱帶來的種種改變,感受到了這些轉變帶來的各種好處,這一切是如此讓她眷戀。在重新獲得身體控制權之後,陳韻如決定繼續假扮成黃雨萱,可是她扮得如此辛苦,如此拙劣,每個人都在警告她不要再變成以前的樣子,說她以前的樣子超討厭的!眼看着黃雨萱帶來的一切改變逐漸消失,陳韻如越來越討厭自己,越來越討厭這個世界,她太累了,沒有了活下去的勇氣……

「冒名頂替綜合症」(imposter syndrome)——陳韻如自我厭惡的根源

假扮「黃雨萱」不成後,陳韻如向一直暗戀自己的莫俊傑哭喊着控訴:「我明明已經這麼努力了,為什麼你們每個人都還要叫我再努力一點,要我再更好,跟我說,你要開心,你要快樂,你不要變回像以前的陳韻如,為什麼?就因為我不是你們期望中的樣子嗎?」

看上去是「黃雨萱」的出現帶來了「陳韻如」的悲劇,令她討厭原本的自己,可是早在「黃雨萱」出現之前,陳韻如就在日記中寫下過這樣的內容:「我在遺憾的青春中漸漸淍零,我在失落的荒原中學會了哭泣,我在扮演自己的過程中丟棄了我自己,我在心裏最深處那關着燈的房間吟唱着,只有自己才能擁抱自己的情歌。」
是因為真實的陳韻如一無是處嗎?當然不是。她學習成績優異,文筆細膩優美;她喜歡音樂,內心世界豐富;她懂事體貼,不僅承擔了家裡的家務,還在課餘打工補貼家用。——可是陳韻如完全看不到自己的好,她討厭自己,認為真實的自己無法讓人接受。

一直以來,陳韻如都在隱藏真實的自己,她努力取悅別人,迎合他人的期望,她的這種過度緊張壓抑的狀態反而破壞了自己的人際關係。她還時時處在害怕被揭穿的焦慮中,擔心別人發現她其實只是個「騙子」,心理學家將這種心理狀態稱為「冒名頂替綜合症」(imposter syndrome),這是一種自己不配的感受。

為什麼陳韻如不能做真實的自己?

陳韻如的假裝和努力與她缺乏自我認同有關。這既是青少年時候特殊的心理狀態,也與她的原生家庭有重要的關係。

發展心理學家Erik Erikson認為,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這個時期,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正在面臨一場革命,他們極力尋求他人的認可,但同時也關心自己的感覺,並逐漸形成「我是誰」「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的自我認同感。這一階段是由人的生物基礎決定的,但是否能夠順利度過這一階段,形成積極的自我認同感與兒童期是否順利渡過有關,也與當下的環境有關。

陳韻如生長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她的父親欠下一堆賭債,長期不在家,母親做陪酒工作,晚上上班,白天休息,無瑕照顧兒女。在家裡,陳韻如既要做家務,又要照顧弟弟,照顧媽媽,可即使如此,她仍是被忽視的那一個,當父母在為離婚後兒子的撫養權而爭吵不休時,甚至沒有提一下女兒的名字,彷彿女兒不存在一樣。

這種長期以來的情感忽視使得陳韻如對自己的價值產生了懷疑,她害怕被拒絕,害怕被拋棄,害怕跟他人產生衝突,她努力迎合別人的期望來獲得認可,可是這種努力不僅沒有為她贏得想要的一切,反而讓她更加懷疑自身的價值,讓自己和周圍人都感到壓力,破壞了原本想要滿足和保護的人際關係。

我們都希望成為黃雨萱,但我們都曾是陳韻如

與陳韻如相比,陽光開朗、敢愛敢恨的黃雨萱贏得了所有人的喜歡,她就像每個人心中想要成為的那個自己。但黃雨萱與陳韻如最大的差別並不是外向與內向的區別,而是是否接納和認同真實的自我的差別。要做到這一點,陳韻如需要理解自己的自我厭惡感的來源是什麼;需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足和失敗,明白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需要學會自我同情,安慰內心那個受傷的小孩;需要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允許自己悲傷、憤怒並學會用合適的方式化解——而做到這一切,最需要的是時間。

正如黃雨萱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黃雨萱一樣,陳韻如也不會一直是陳韻如。黃雨萱和陳韻如更像是同一個人在不同年齡階段下的不同心理狀態。在劇中,27歲經歷過更多人生風雨的黃雨萱對17歲少不更事的陳韻如說:「你會那麼想要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太過失望,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期望。」

在劇外,飾演女主角的柯佳嬿說:「我以前念書的時候也是很內向很害羞,就去到哪裡都覺得很不自在,感覺自己跟大家或是整個環境,都很格格不入這樣。我覺得去擁抱自己的全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這個也是我長大之後才會學的。」 「你原本是向日葵的話,你何必要一直去想要拚命開成玫瑰的樣子。」

我想17歲的陳韻如,以及其他少年少女,最需要聽到有人對他說這一番話:「親愛的,不要怕,勇敢往前走,你有你的不足,但這些不是你的全部,你的價值由你自己來決定。你會遇上真正懂你和珍惜你的人,但比這個更可貴的是你會懂得愛自己和珍惜自己。你的期望不一定都會實現,但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你會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給自己一點時間吧,不用急,慢慢來。」

你願意成為那個人嗎?

🖼️:電影劇照、中視訪問片段擷圖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