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指南:初為人母的五大心理鬥爭

情感不適

情感不適

我記得我在孩子的出生首幾個月,情緒一直都較為波動,荷爾蒙固然有影響,但最大影響的,一定是母親這身分所帶來的壓力。我總是感覺拉扯,一方面很想成為心目中的理想媽媽,一方面又彷彿聽到和自己相處了三十年的「我」在咆哮:「已沒有了身材,難道要連自己也失去嗎?」

我想,每一個女人在成為母親的時候,總經歷大大小小的心理鬥爭,情感不適。我們的確是忙得焦頭爛額,要應付孩子的需求、學習各種育兒知識,還得好好處理自己的情緒,還未算要為生計傷神。

而最令人吃不消的是,我們要或自願,或被逼地,趕著消化上述種種不適,因為日子才剛開始啊。

作為過來人,我反思過去,在那段日子,有甚麼最令我感覺鬱結的。我簡單地集結成五個問題,簡單地分享我的過來人感受,希望讓你在紛擾的初生育兒歲月裡,能找到一刻安靜,回想自己,其實還是好好的;要是不好,就相信,一切會變好。

我知道,這一切都不容易,但你最需要的,只是有人明白。

孩子的需索,總看不到盡頭?

會有盡頭的,你不會一直是個流動奶瓶,放心。

我明白,開初的幾個月,尤如被蟒蛇纏上,動彈不得,你差點就被勒斃氣絕了。但孩子成長的速度快得驚人,在你還在學習如何單手鬆掉哺乳衣的時候,孩子的胃口已在逐步調節,需要你餵哺的次數逐漸減少,不論在日間還是晚上。

我知道,最磨人的是晚上。

不論是親餵還是瓶餵,孩子就像是不準你好好休息一樣,而你卻恰恰身處於人生中最需要休息的日子。但生氣只會令新手媽媽心情更差,消耗更多精力,更難在僅存的時間裡重新充電。

請謹記,孩子真的不是要和你作對,如果可以,他們也想清楚地表達他們的需求,好讓你不用猜就完成任務,而不只是用哭泣來嘗試與你溝通。你要知道,你是他世上最相信的人了,他只能依靠你。反過來想,這種「你就是全世界的日子」,其實已開始倒數啊。

怎麼總是我在緊張事情?

你會覺得,彷彿生兒育女此事,就只有你一個人在擔當——懷孕是你、拼了老命把一個西瓜擠出檸檬的也是你,怎麼日間照料、半夜餵哺、上網爬文學習通通都是你?隊友不是不幫忙,就是完全在狀況外,就是不能上心一點嗎?

親愛的,請給他一點時間,一點讓他可以製作「父親荷爾蒙」的時間。

由孩子在你肚裡落地開花開始,因著荷爾蒙,你的備戰模式早已全開,由生理至心理,你時刻都在準備當一個母親。而他呢?除了摸著你肚皮與孩子單方面的「互動」、在購買初生用品時的大量疑惑,以至你生產時的精神緊張,其他時間他都有權無感的,因為要與他建立關係、激發他父愛的人,尚未出現呀。

好吧,然後你會說,那生了出來還沒準備好嗎?那你就要問問自己,有沒有放手給隊友去嘗試去實習?我們總是怕隊友做得不夠體貼,而事事緊張、親力親為,我們的貼身照顧,有時是剝削了爸爸照顧孩子的機會。要是爸爸願意分擔,就放手給他嘗試吧。做得不對,做得不好,那就給他多一點實習機會。

聽說很多爸爸不敢碰寶寶,並不是因為不願幫忙,而是覺得寶寶太脆弱又太寶貴了,深怕弄傷寶寶。事情多做就能增加信心,哪怕他把衣服尿布翻倒穿、哪怕他餵少一頓半頓奶,「只要有呼吸就好」其實也是一種豁達。

教養問題讓我看不到生活的正軌?

或許現今鼓吹科學育兒,我們總是學習如何把寶寶完美地融入我們的生活,最好是絲毫不動我們原本的生活節奏。所以「調節固定餵哺和睡眠時間」、「訓練寶寶獨立睡覺」、「如何訓練睡過夜」等育兒題目,都是很多初生父母關心的。然後我們也就忘記了,他也是一個帶有個性的人兒,必定會定時肚餓嗎?必定喜歡獨睡嗎?能夠不到半歲就一夜長眠嗎?

不是要放棄堅持重拾生活節奏,而是我們同時也應該謹記在心,孩子也有他們的發展節奏,父母硬來,結果也只有反彈,而這種反彈,很容易就成了令我們眼中的「教養問題」,而這種「問題」又會令你覺得生活難過,要急於處理。

但,這個「問題」是真的問題嗎?

我在孩子6個月時給他進行睡眠訓練。睡眠訓練開初幾天當然痛苦,但很快就看到「最期待的畫面」。當我們以為好日子要來了,我終於可以享受Me time時,反彈就來了,他反覆夜醒和哭喊,那段日子,我只能用行屍來形容我的身心狀態。

後來,我反省,是我無視兒子的天性發展,他的確是需要多一點的安全感才能安眠,所以我們後來決定與他同床睡覺。雖然夜醒繼續,但我們看到他有一直進步,步伐是慢一點,但這是我們大家都舒服的生活方式。

試試了解孩子需求、個性特質多一點;試試放下別人的看法;試試以輔導取代訓練,試試問自己,我的期望是甚麼?而這個期望又是否合乎孩子的發展?要是我們能調整心態,相信就能更快找到彼此都舒適的相處方法,生活也就能重上正軌。

我是不是要放下自己了?

這個問題讓人「打冷震」,對不?

要是迎來的是第一個孩子,我們多多少少都會低估了新生命所帶來的衝擊,單是看那產後的肚皮,你馬上就要調整回復產前身材的時間表了!莫說何時和密友見面吃飯、和丈夫到電影院看戲、完成碩士畢業論文、甚或把小人兒捧在手裡哄了後,你開始在甘願與不甘願之間思索,是不是在家顧小孩較好?

好像一切都在叫你放下那個共處了二三十多年的自己。

親愛的,請相信,這都是暫時,你不會從此面目全非。母親一角只為你的個性更添層次,並不是要你抹去自己。任何一種關係,要走得遠,走得好,沒有誰是需要放下自己的,「媽媽」這角色也不例外。

你個性大大咧咧,就做個不拘小節的母親;你個性謹慎穩重,就做個一板一眼的母親;你愛書,你就給孩子伴讀看書;你愛大自然,你就帶孩子去上山下海……你孩子愛的是你,不是任何其他理想母親的模樣,我相信只有懂得綻放個性的母親,才能充分給孩子學習何謂愛和自信。

別人當媽總是完美得令我自愧不如?

這分兩個主要領域,一是看見別人的產後好身材而自慚形穢,二是覺得別人總是有辦法教好孩子,溫柔而堅定,而自己每天的情緒失控,連自己都快受不了。

關於第一項,我會說,除非你是必需要透過外貌去謀生,要不,順其自然吧,給身體足夠時間復原,養好身體定能東山再起。減少觀看媽媽級明星和模特兒的Instagram,應可幫助舒緩自慚形穢的情況。

關於第二項,首先我們必需要承認「教養」是一門大學問,而我相信你正在努力修習。修習的過程中總有犯錯的時候,就像孩子,你會給他機會去嘗試糾正,作為媽媽的你,也應該給機會自己去犯錯和修正,最重要的是,我們知道下一次會做得更好。

教養這門功夫,同枱食飯,各自修行。孩子大家都有,品性不同,教養風格也會不同,其實大家都在暗中練武,我們看到別人如沐春風,父慈子孝,可能人家不知經歷了多少腥風血雨,才練得一身好武功。

我總相信,在孩子身上,我們看到自己。孩子有教養問題,我們是責無旁貸。可幸的是,我們仍然可以去為孩子學習和改變,我相信,沒有天生的頑童,只有拒絕學習的父母。

圖片來源:Unsplash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