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青春期孩子|隨孩子成長調整教養之必要

「好煩呀,畀我靜下好唔好?」、「我都話咗唔鍾意囉,仲問?」、「點解你講我就要跟住做呀?父母大晒㗎?」你或我對以上的句語絕不陌生,因為我們也是經過了青春期,才到達現在所謂成年人的階段。

我和我的青春期孩子

我的女兒已經 15 歲,兒子也快將 12 歲,兒女從孩童進入青春期階段,作為父親的我應該以什麼角色在他們這段時間出現呢?一言堂?高壓統治?還是放任不管?

曾經有人形容父母管教青春期孩子就要像放風箏一樣,時鬆時緊。但什麼時候放鬆什麼時候收緊,莫說孩子,連父母也說不出那條界線在哪裡。

最終,一些父母會選擇極嚴的家規,另一些父母則採取自由放任。我兩種也不選擇,原因在於我不是一個威權式的家長,也不能放任孩子,因為我始終會忍不住提醒他們。

我和我的青春期孩子

並不存在的中間路線

威權不行,放任不行,那中間路線總可以吧?

其實我認為教養是沒有中間路線的,畢竟有些事情非黑即白,沒有灰色地帶;亦有些事情可以各有利弊,「中間路線」說串了就只是「騎牆派」。

乜都畀我講晒?前中後路都無用,咁可以點?

在青春期的子女面前,與其找尋教養路線,我選擇挖空自己,成為一個「空心爸爸」。當孩子漸漸有自己的看法,要忍著不反駁其實很難;當他們有自己的計劃,有時未必可行甚或是天方夜譚,但作為「空心爸爸」,我會有空間先聆聽他們的想法及意見,很多時候若方案未及完美,只要可行也會跟著他們的建議試試看。

試著讓孩子親身經驗他們的建議

最近一次跟孩子們商量旅行的安排,明明可以住上好幾天,但女兒就是不想在外留宿多天,經商量後我們決定順從女兒,縮短成兩日一夜的行程。不足 36 小時的旅程當然轉眼便過,而女兒明顯意猶未盡,在回程途中便說,下次最少也要三日兩夜。

我心裡暗想:「估到啦」,但沒說出口,因為這種意見被接納,試行,然後自我調整的經驗值得被鼓勵,而不是被打沉。

尋找孩子想要的管教

當女兒進入中學後,我也刻意地改變詢問她日常生活的問題,看看她對那種的問題方式更為接受。

關於學業,小學時代會直接問:「做晒功課未呀?」,現在我會改為問:「今日有無功課唔識做呀?」因為對他們而言,「未做哂功課」是一條死罪,但不懂得做功課卻可以被接納,這樣問是要讓她明白我們不是判官而是同行者。

 

其實孩子從小學升到中學,需要面對學習上的問題,適應新環境的挑戰,青春期的改變等,很多事情既躍躍欲試,但更常發現自己對很多事情也無能為力。在外面對各種挑戰無力反抗,回家又被父母夾擊,這是很多年青人所要面對的困局。

我們應該體認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步伐和時間表。青春期是一段旅程,每個人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走過。讓我們給予他們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發展成為堅強自信的成年人。

圖片來源:Pexels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