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回顧:學習做閒角後,我看到孩子自發學習的生命力

早前在上由陳廷三博士主講、有關家長教育的課。在最後一堂他問到:「種一棵植物,除咗需要一般生存要素,即陽光、空氣、水,仲有邊一樣嘢經常被忽略了?」

我內心默默猜,是空間。各位又猜到是什麼嗎?

老師很快揭盅:「係唔好攪佢。」往後20分鐘,腦海中不斷浮現,停課後女兒在家學習的過程。

▌停課不停.學 VS 停課不.停學

「停課不停學」叫了三個月,我一直解讀為「孩子並不會因停課而停止學習」。

後來線上線下湧現無限學習資源,媽媽們每天報告孩子做功課、看網上教學、做網上免費練習的成果、其間還能與孩子涉獵親子共煮、園藝、科學實驗、美藝等各個範疇。

似乎「不停學」有另一層次的演繹——日以繼夜不停地學,甚至充實過返學。在香港成長的孩子,真的需要比我們成年人更忙碌嗎?

我不禁重新思考,到底我的孩子需要「不停.學」還是「不.停學」 ?

▌編停課時間表失敗了

在停課初期時,我曾嘗試跟女兒自訂時間表,卻因被女兒反問,「媽媽,點解喺屋企要有時間表?」令我對人生是否有需要如此仔細規劃有所反思。訂立時間表以失敗告終後,我們是這樣過的。

女兒每天以一個沒有框架的人生醒來,除了三餐,餘下空白時間由自己填充。大概有三星期,她對學習隻字不提,每天過着睡到飽,玩到盡,英文卡通看到夠的生活。

小朋友自發學習

我內心有點慌,怕她荒廢人生。

▌女兒給我的驚喜

直至某一天,她主動提議做學校派回的練習簿,我暗叫好極,沒想到她竟一口氣完成一整本下學期練習簿!雖然只是加減數練習,我仍為此樂上半天,說到底老師未正式教啊!

自那天起我開始留意到,她有時在翻看英語課本,有時會坐下來選幾頁習作來做,有時拿着兒歌集自己朗讀。雖然不定時也不定量,但每天總有點與學校教學有關。至少下次可以跟老師報告,我們在家有學習,我心裏想。

但約兩星期後,習作功課似乎又滿足不了她,她改為「專題學習」,每次選修時間以日計——試過三天三夜在搓泥膠,另一天全日不停扮演一家人穿梭不同場景,再一天是畫畫、摺紙、剪貼抽象手工的美藝日。

▌媽媽下定決心忍手之後的得著

我由最初每天總是心虛虛的想為她計劃一下,到最近漸漸享受做那「不插手」的閒角,樂於旁觀她每次全程投入的學習過程。

女兒眼中的熱誠,是一份我早已遺忘了,求學問的初心。不知道各位的人生中,又有過這樣一份回憶嗎?

我也曾懷疑看見的只是自我安慰,每天亂揭亂看是悶透無聊吧?但由她突如其來考我「點解飛機咁重都飛得起?」「水晶在陽光下為何會變出彩虹?」「蟬叫知唔知分好多種?」

當我正認真思考回應,才發現她已準備自問自答。這小老師的解說,雖然不如維基百科般準確詳細,但總算說得出個大概。而我總是配合劇情驚奇追問,「點解你會識嘅?」再引她自豪地揭開每個知識的源頭——正是看似隨手亂揭的繪本、兒童雜誌、未用過的下學期課本,甚至是看到夠的網上頻道。

▌「唔好攪佢」的威力

如果要為這段停課日子,作一個學習進度總結,我似乎不知不覺見證了陳博士所提及「唔好攪佢」的威力,看見生命與生俱來的力量。真要去計算實際學習成果,我甚至覺得女兒自主學習的題目,已比學校上課一個學期更深更廣,而中英數仍穩定地進步中。

養育一個孩子,有時真如種植一棵幼苗。播了種,給了陽光空氣和水,栽花者應該都學習「唔好攪佢」。到環境穩定、時機成熟,凡是生命自會成長,要成長就有學習動機,乃是不停學之始。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