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帶女兒上playgroup,話說孩子們上的是分離班,他們需要獨自上課,家長不能陪同。一個多小時的課,媽媽們都坐在外邊等。偶爾聽見裡頭傳來嗚咽,又或是喊媽媽的聲音,總會惹來課室外的一陣小騷動。
「是你的孩子嗎?還是我家的?」媽媽們開始猜測。有些媽媽甚至按捺不住,探頭去看個究竟。意外的風景還有……有時課室內明明風平浪靜,媽媽們還是會悄悄地偷看孩子的一舉一動,然後邊暗笑,邊讚嘆他們可愛。當然,媽媽們總有「失手」的時候……
我不禁想,怎麼不願分離的好像是父母多一點?面對這個問題,就連我這個當媽的也感到非常矛盾。猶記得當日老師建議我嘗試讓女兒單獨上課,我的確有點猶豫。心裡反問自己:「你有無咁急要賣甩個女?你之前離開佢一陣已經呼天搶地,難道你覺得佢可以自己上堂?」最後我婉拒了老師的好意,繼續當個「跟得阿媽」。
事隔一段日子,老師又再向我提出同一建議。她說分離班的課程會比較適合我女兒的年紀,加上它們的課程其實是漸進式,一開始小朋友只會跟父母分離15分鐘,之後再每次逐少延長,好讓孩子跟父母都有適應空間。我覺得這樣的方式似乎較易接受,又考慮到女兒快要上學,要真正面對沒有媽媽的日子,便決定給她一試。
直到女兒初次完全單獨上課,我竟有點失落,感覺自己好像錯過了什麼。
分離的過程比我想像中順利,老師著家長悄悄離開課室,免得驚動孩子們。她 說女兒適應得很好,有時見其他小朋友哭,還會上前安撫說:「唔駛驚㗎。」那一刻,除了欣慰,我實在不知該說什麼。
直到女兒初次完全單獨上課,我竟有點失落,感覺自己好像錯過了什麼;同時也難免擔憂自己不在,孩子是否能獨力完成個多小時的課堂?最後我發覺擔心是多餘的,女兒的適應力比我想像中要強得多。
當然她偶爾還是會反常地哭得厲害,有時蹦蹦跳著進課室,有時卻說不要上Playgroup,要跟媽媽一起。最厲害的一次,她足足嚎哭了二十分鐘。於是我投其所好,跟她說Peppa Pig上課的故事:「原來Peppa同啲朋友仔都一齊返Playgroup,好開心㗎喎!」這方法似乎有點湊效,雖然她還是帶著兩行眼淚進課室,但情緒卻平伏得快了。
大概這三年多朝夕相對的日子,我和女兒早就習慣彼此的存在,現在一下子放手讓她獨立,要適應的原來不止是小朋友。尤其當她哭喊著叫媽媽,而我站在門外什麼也不能做,說不心痛就是騙你的,所以我每次都選擇在自己還忍得住之前先行離場。我告訴自己老師會懂得處理;孩子也會慢慢適應,我要做的就是每次準時站在課室門外笑著等她下課,然後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
再過不久就正式開學了,但願在這段日子,我和女兒都能儲足勇氣,去安然面對那個充滿離愁別緒的九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