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馴服了孩子叛逆的青春期|教養不止一條路(下)

上次談到我在大兒子小時候放手一搏,換來他的自學精神。看似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但在他13歲那年,疫情進入了高峰,我看著他開始沉迷打機,同時開始欠交功課。放手這挑戰,也迎來另一個高峰。

尊重對方是關係衝突的解藥

當時在家網課成為常態,他開始沉迷打機,以往習慣早睡的他甚至經常打機直到深夜。

我嘗試與他傾談希望能減少打機時間,但正值青少年時期的他又怎會聽呢?有幾次我一聽見打機的遊戲聲,便會無名發火去罵他,換來他的反駁、發脾氣,甚至不願再和我溝通。我希望改變現狀,但我深明不值得因管教而破壞親子關係,於是更加掙扎。

直到有一次我同樣火起時,想起自己曾學習Pikler,那是由匈牙利兒科醫生Emma Pikler所創的教學法,其理念是以尊重的方式照顧孩子,因為她相信日常照顧已在形塑了孩子的自我價值,以及他與別人和世界的關係。Pikler強調的是在關係中尊重及聆聽對方,不論對方是嬰兒、孩子甚至是成人。

這或許就是實踐的時候了。我深呼吸了三下,走進房間,靜靜地觀察哥哥一會,然後我像談天地問他,那個遊戲為什麼那麼好玩?他見我不是一進來便開口罵他時有點錯愕,見我真的有興趣問,便開始滔滔不絕分享那個遊戲如何好玩。

老實說,我其實並不完全明白他所講的,但當我真心想要了解他,而他感受得到這份好奇,我們的關係也開始有所緩和。

我馴服了孩子叛逆的青春期|教養不止一條路(下)

叛逆行為背後總有原因

有一天哥哥突然講起,其實他也不真的喜歡打機,只是他的朋友都在打,如果他不參與,加上當時長時間沒法見朋友,他就像被孤立而很不開心。關於欠交功課亦同樣,當我選擇願意聆聽而不責備時,才有機會知道原來他覺得上網課很難專心、很悶,所以有一段時間他確是失去了學習動力。

事情表面的背後往往與我們所想的不一樣。畢竟那段時間每個人都在適應,大人都需要調整,孩子也一樣,大家都需要空間面對自己的內在,於是我也由他去了。

時機來到,約一年後,哥哥告訴我他決定不再打機了,因為他找到他人生中的熱情——編程。他用了他空餘的時間自學不同的編程語言,編寫自己的Linux 系統及投入到大大小小的電腦project ;發現手痛便設計砌出適合自己用的鍵盤等。去年更因參加學校比賽與一位大學教授交流後,爭取到參與大學科研的機會,持續至今。

我從哥哥的青春期畢業了

剛17歲的他為了達成夢想,會驅動自己努力學習。在沉迷過打機、欠交過功課,以及沒有補習的情況下,他在IGCSE考試裡拿到了8A*的成績,也為邁向自己的目標而好好規劃未來。我最感恩的不是他的學業成績,而是我不用焦慮,不用以親子關係為代價,他仍很樂意和我們分享他的想法、壓力、開心不開心,我想我能夠講句:「我從哥哥的青春期畢業了!」

我深信無論哥哥將來到哪裡去、做甚麼職業,他也能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現在回想,認識蒙特梭利及Pikler 理念給我最大的得著是相信孩子、欣賞孩子。也讓我了解如何讓孩子輕鬆地獲得各樣能力,從而行少很多冤枉路。我想現在應該沒有人能想像到我曾經拉著幾個月大的哥哥不停用閃咭學習的情景吧!

送大家一句,我很喜歡的蒙特梭利說過的話:「我們照顧孩子的原則,並不是期望他們學甚麼,而是堅持守護孩子心裡那盞不斷燃燒的智慧之燈」。

圖片來源:Pexels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