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心理學家:與女兒同行,接納無法預計的結果

報讀小學的夢魘

由於申請人數眾多及學位有限,很抱歉,本校未能取錄 貴子弟。

──看到後,心會沉一沉,這個遊戲什麼時才會完結?好像沒完沒了……

為女兒的面試努力

最近是報讀小學面試的高峰期,身為媽媽的我也不例外,忙著幫孩子準備不同的面試,已經不知多少次收到這封通知信,相信也是很多家長現在報讀學校時最大的夢魘。

女兒比較怕羞,去面試的時候,總是只有蚊滋的小聲音,不太會望老師,所以很難進入第二輪面試。作為臨床心理學家的我,很努力地幫助她克服這份怕羞,利用親子繪本,怕羞龍的故事,幫助她用勇氣克服自己的恐懼。即是要她一步一步面對自己害怕的事,從最輕易的程度開始,例如從見到不同的陌生人講早晨,到多說一點去介紹自己。每成功做到一次就會得到一個貼紙獎勵,集齊貼紙可以換她心愛的禮物。

看女兒樂在其中,我以為她在進步中,但原來我已經一步一步跌入「行動模式」*(doing mode & striving mode),在不知不覺間加添了很多無形的壓力給她。

*「行動模式」(Doing mode),即是設立目標或期望,並想辦法完成,例如家長每時無刻都在為小朋友安排學習進程,思考如何讓他們完成功課,處理週末要完成的事情等等,時刻都在計劃下一步要做甚麼。聽上去很高效率,但其實大腦一直處於運作的狀態,容易跌進了反覆思索(Rumination)中,有時憂心未來,有時追悔過去,在反覆的思考與檢討之中,情緒不斷向下滑。

與「行動模式」(Doing mode)不一樣,「同在模式」(Being Mode)是指我們的思緒回到當下,觀察當刻的感覺、想法,並且不帶評判面對一切來到的事。

醒覺到女兒的壓力

有一天,她因為面試很早就起了床,告訴我們她很開心,因為面試完可以去遊樂場。我突然醒覺,可能我做得太多了,她也感到那份壓力,所以早醒了。

晚上,回到我每天會做的靜觀練習,回到呼吸,回到此時此刻,與自己的身體、情緒、思想連結。我發現,我有一點着急,心口有沉重的感覺,因為實在太不喜歡香港這個教育制度,填鴨式的背誦,機械式的抄寫,把學生們的自由玩樂時間全部剝削了,剩下只有讀書、考試、功課。真的不希望女兒有一個這樣難過的童年,所以我好努力,可能是努力過度,希望她考得上一間活動教學直資學校,有一個愉快學習的環境,開心地成長。

經過呼吸和沉澱,內心有一個智慧的聲音突然間同我說:「勿忘初衷」。

記起一間學校的簡介會,校長和老師提出初衷這個概念,作為父母我們最大的心願是什麼——他們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父母送孩子返學的畫面是十分美麗的,如同望着初生嬰兒,父母的樣子是最真摯的。

那麼現在我的不斷努力,豈不是本末倒置了?她還未入到愉快的學校,就要開始面對一大堆面試和各種訓練,無形的壓力,這是我的初衷嗎?

泰國少年被困的領悟

在呼吸之間,浮現了另外一個畫面:

泰國少年足球隊被困泰國洞穴17天,教練被問到如何協助一班少年在無食物的幽閉環境下撐到救援來到,原來全靠本身有禪修的教練指導少年在洞穴內練習冥想(meditation)。

冥想,是一種讓頭腦平靜下來的「靜觀」方式。所謂靜觀,是指「一種細緻的專注︰有意識地、不加批評地、留心當下此刻而升起的覺察,藉以瞭解自己,培育智慧與慈愛」。

面對被困,少年需抱著一份接納及平常心面對一切未知的事,才能安全地等待下一步救援措施。怎樣做到放開心胸,不掉進無窮無盡的負面情緒裡?

練習冥想、靜觀,正正令各少年情緒平穩,避免因驚慌、憤怒、悲傷而打亂陣腳,在困境中,要維持各人心理質素及平穩十分重要。

試想像如果被困的是你,你有什麼感覺?擔心、無助、沒有希望、心情低落,腦海中不斷出現不同的可能性,「我們會否從此被困?糧水斷絕後又如何?如果洪水又再衝到來又可以怎樣?是否從此就見不到爸爸媽媽了?人生就此完結怎麼辦?……」

念頭停不了,排山倒海地湧過來,往往帶動人的情緒,跌入焦慮或抑鬱的深谷中,情緒影響人的抵抗力,在缺水缺糧的山洞中,如果情緒波動,所消耗的能量更大,被成功獲救的機會便小一點。

生命中不能預計的事

生命有很多我們不能預計的事,有些時候也讓我們感到動彈不得,但即使有些事情是我們不能掌控的,在面對困難和痛苦,我們仍然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可以和困難與痛苦共存,或努力將它消滅,或捨棄困難與痛苦帶來連串的負面情緒與包袱。

這個選擇就在你的手中。

孩子面試的表現我們不能預測,孩子有沒有學校的offer,我們不能夠掌控,但是我們可以選擇,陪伴着孩子,讓他感覺到被愛,明白無論考到考不到,他都是父母眼中最愛的孩子。

面試是一種姻緣際遇,無論去到哪一間學校,只要有父母成為他最強而有力的後盾,一個讓他們隨時可以回歸的安全基地(secure base),孩子都可以愉快學習,尋找他自己的一片天空。

放開執著的意外收獲

正如那些少年,靜觀幫助我學習一切隨緣,non striving,不作強求。

心,終於平靜了。

更加奇妙的是,當我放開了這份執着,女兒也好像開心了一些,有一天她面試完告訴我,「我終於唔怕羞了!」那天我見到她很開心地和校長主動打招呼,我會心的微笑了。因為我並沒有機械式的叫她一定要和老師打招呼,只是抱了她一下,告訴她「加油!」

當我能夠放下對她的要求,可能就是她慢慢感受到自己有能力的時候,「怕羞」可能是因為她覺得自己不夠好,在父母的愛裏,信心便能夠慢慢能夠建立,並非是一大堆的訓練和要求。

無忘初衷「愛我們的孩子」,「愛裏沒有懼怕」,願各位家長共勉之。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