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時不批評孩子,就代表縱容他?心理學博士怎樣建議?

批評還批評

正向教養主張不要批評孩子,有些家長卻說:「錯就梗係要話!個世界唔係圍住佢轉,佢受唔住只係因為玻璃心太脆弱。小時唔改,大咗仲難改。」沒錯,讓孩子知錯能改是家長的責任。只是,父母未必明白一個事實:孩子真係小學雞黎架!

孩子會內化批評

一個大人面對善意批評時不肯承認過失,又或者面對惡意中傷時做不到一笑置之,我們會說他未夠成熟,活像小孩。那麼孩子承受不了批評,不就是做回自己年紀合適的反應嗎?

當孩子未發展出換位看待事物的觀點,他們傾向會內化批評,將父母的逆耳忠言,聽成了「我很差勁」、「爸爸媽媽討厭我了」等等,甚至形成童年心理創傷。

你或者會想,從小多點提醒,不是很好嗎?但事實卻是,你一直輸入提醒,孩子聽成批評,這件事並不會因為你輸入多幾百次而改變的。

借用一個比喻來說明,就等如上網買演唱會門票,根本未到時間開售,瘋狂F5也不會讓你買得到,更可能不小心按壞鍵盤,得不償失。想成功,只能靜候時機到來。

怎樣才能協助孩子真正改進?

所以,真正的問題是:怎樣才能讓孩子接收到父母的本意?編輯在這裡嚴肅表示:傳遞方法是關鍵!傳遞方法是關鍵!傳遞方法是關鍵!(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

多倫多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Anna Kaminsky說,批評與改正其實是兩件事,前者側重於批判而非協助孩子,例如是「你很自私」、「你很壞」;後者卻是溫柔堅定地告訴孩子做錯了,並耐心解釋為何他做錯了、下次又可以怎樣做得更好。

教育無非都是想有效果,聰明的你一定知道應該點揀啦~

編按:其實沒有人會喜歡被批評,就算時候到了(孩子夠成熟了),也依然可以選擇用更好的方式去提點哦~忠言都可以好順耳嘛。

參考資料

Kaminsky, A. (2020, October 22). Why Criticism and Shame Have No Place in Parenting. Retrieved from Advanced Psychology.

圖片來源:Pexels、UNSPLASH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