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發的肺炎疫情,做這七件事會讓你感覺好一點

疫情下的心理調適

當下的肺炎疫情牽動着千千萬萬人的心,不只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影響,也使我們的心理處於巨大的壓力之下。面對當下的難關,我們不僅需要做好身體上的防護,心理上的調適也不可忽視。以下這些建議希望幫到大家:

1️不要把問題都自己扛

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家裡多了大量的事情要處理,比如說要安排孩子停課在家的日程、清潔消毒的家務要密密做、外出買物資儲糧……身心負擔也非常沉重。

但我們不用把照顧孩子和家庭當成一個人的事情。

平時主要負責照顧孩子的人,要學會放權和分工,接受他人幫忙,學習不要對其他人照顧孩子挑三揀四。而平時較少照顧家裡的那一方,也應主動分擔更多,減輕另一半的壓力。在艱難時刻,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很重要。

2️將時間和精力集中在可掌控的事上

在這次疫情中,有些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例如疫情何時得到控制、特效藥何時能夠研發出來;有些事情是我們可以做的,例如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加強鍛煉身體。

如果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上,就會變得無助和憤怒,這會進一步增加悲觀情。如果我們接受和面對現實,把焦點集中在個人可以採取的行動上,就能化阻力為助力,增加我們對本次疫情的掌控感,而掌控感是對抗悲觀和無助的良藥

3️控制瀏覽疫情信息的頻率

不過,我們也應看到,對疫情的過度關注會佔用我們大腦的”ram”,並因此產生過多的負面情緒。如果你發現你的焦慮和恐慌情緒加重且已影響到正常生活,就需要進行調整了。

你可以給自己設定每天關注疫情的頻率,例如早中晚各一次,並在其餘時間有意識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例如和家人聊聊天、看看書,做做運動等。

放下手機

4️關注生活中的美好

避免過度關注壞事的另一個辦法是,多些關注並去品味生活中的好事

這些好事既可以是升職加薪,結婚生子這樣的大事,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小確幸」,例如「今天媽媽做了很美味的菜」、「看了一部很好看的電影」、「陪孩子一起遊戲很開心」。每天做一做這樣的練習,能夠增強幸福感,緩解抑鬱情緒。

5️想想更糟的可能

這次疫情來勢洶洶,目前還未有經過臨床實證的有效治療方法,而且傳播範圍廣,固然是令人擔心,幸而比起其他傳染病,死亡率並不算高(目前死亡病例基本集中在中國湖北省,大概是未得到及時救治或患者本身有基礎疾病導致),所以不用絕望。

而且經歷過13年前的SARS,我們累積了更多的防疫經驗,普遍衛生意識也較高,社區抗疫的效果會更好。

心理學研究發現,面對困難,想一想事情原本可能更糟,能讓我們感恩現在擁有的一切,提升我們的快樂指數以及健康程度

6️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情和感受

近一兩周以來,許多人都發現自己每天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關注疫情上,反覆地瀏覽相關的信息,並因此陷入焦慮、恐慌、憤怒的情緒之中,這其實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反應。

心理學上將這種更多地關注負面信息和事件的心理稱為「負面偏好」(negativity bias。我們之所以有負面偏好心理,是因為壞事的後果比好事更嚴重,更不可逆轉,因此我們必須注意壞事,這是進化賦予人類的一項能力。

在當前的疫情之下,適度的焦慮和害怕能提醒我們採取行動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們應該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處理好自己的焦慮和情緒之後,也別忘了關顧孩子。👇

7️如何保護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首先,不要向孩子隱瞞疫情

我們可以通過繪本,動畫等形式向孩子介紹相關知識,告訴孩子,目前全社會都在和一種叫做「新冠肺炎」的病毒打仗;這是一種新病毒,目前還沒有研製出特效藥,但知識和醫療技術終將戰勝它。孩子也是這場戰役中的一員,也在戰勝病毒做貢獻,這既能讓孩子配合戴口罩勤洗手等安排,也能給孩子掌控感,給他們信心和希望。(POPA 學.問:父母可以怎樣跟孩子解釋武漢肺炎的情況?

👉其次,孩子制定停在家的計劃,規律的生活有利於身心健康

計劃表要包含運動和遊戲時間,孩子精力充沛,如果體力和精力得不到發洩會變得暴躁易怒。由於孩子沒有清晰的時間概念,「等一會兒就來陪你」、「再過半小時可以一起玩」這樣的表達孩子未必聽得懂,最好能用沙漏等東西來計時。

👉爸爸媽媽如有幸獲安排在家辦公的,可以當作是一個讓孩子了解自己工作的機會,增加孩子對爸爸媽媽職業身份的認同,這也有利於向孩子做出示範,疫情下每個人仍然可以做好自己的本分,繼續原有的工作和學習。不要讓孩子感覺一切都亂套了。(POPA 學.問:大家覺得 Work From Home 是苦是樂?

👉最後,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孩子。父母情緒穩定,孩子自然情緒穩定,父母惶惶不可終日,孩子也必然受到影響。如果爸爸媽媽感到難以支撐,要尋求社會支持和幫助。

圖片來源:Unsplash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