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當你感到對話難以延續,你可以問這10個簡單而有趣的問題

每當有家長就孩子的情緒、行為、社交等問題向我請教時,我都會建議他們帶孩子讀讀繪本。在傳授兒童知識和道理方面,一個好故事的作用遠大於家長喋喋不休的提醒和說教。

但也有家長反映說不知道如何跟孩子交流書中的內容。他們會問孩子:「這本書好看嗎?」「好看。」「喜歡嗎?」「喜歡。」然後,對話就沒法繼續下去了。有的家長則把閱讀後的提問做成了一項任務,想要藉此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孩子的回答要麼很簡單,要麼心生牴觸,反而降低了對閱讀的興趣。

如何向孩子提出有趣的問題

其實,跟孩子就一本書展開對話是有章可循的,藉助一些提問的技巧,你和孩子都能從中獲得更多。

美國著名閱讀推廣人Carolyn Leiloglou認為,有趣的問題符合以下標準:
💡應該是開放式的問題,也就是孩子不能用簡單的「是」或「否」回答的問題;

💡應該適用於任何一本書,你和孩子討論的深度可能會因故事本身的內容、孩子的年齡不同而存在差異,但是提的問題卻可以是一樣的;

💡既可以單獨提出,也可以和其他問題搭配提出。

親子共讀|當你感到對話難以延續,你可以問這10個簡單而有趣的問題

以下是 Leiloglou 總結出來的有助於你和孩子深入交流的10個簡單而有趣的問題。

家長可以問的10個問題

1. 書中的人物想要什麼?為什麼他得不到?

通常每個故事的主人公都會有想要的東西,例如:友誼、愛、溫暖、尊重,等等,但總有一些東西阻礙他們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構成了故事的衝突。這個問題常常沒有標準答案,你不必在提問前思考它的最佳答案是什麼,孩子給出的答案說不定會給你驚喜。

2. 書中的人物最怕什麼?

這個問題跟上一題類似,當我們思考一個人最想要或者最害怕什麼的時候,我們會走進人物的內心,對他有更深刻的了解。這個人物不必是故事的主人公,只要他是書中一位內心有恐懼、有欲望的主要人物,都適合提這個問題。

3. 書中的人物應該這麼做嗎?

你可以就故事中某個人物及他的某個行為問問孩子,書中的人物應不應該這樣做,再接着問他為什麼會這樣認為。這是幫助孩子學會換位思考以及幫助你理解孩子世界的好問題。

4. X和Y有何相同之處?又有何不同之處?

這個問題你甚至可以不必局限在同一本書或者某個角色身上。白雪公主、灰姑娘、Elsa、超人、蜘蛛俠、Harry Potter……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與其他事物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這個問題樂趣無窮,還能幫助孩子學習分析歸類。

5. 這個故事或人物讓你想起了什麼?

跟上題一樣,這個問題旨在引導孩子尋找看似不同的事物有何共同點,由一個故事想到另一個故事,或者延伸到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某些事。

6. 誰是故事中最_____的人?

你可以在空格處填上任何性格特點:勇敢、快樂、友善、狡猾、可愛、細心、誠實、有趣、愚蠢……提出這個問題後,你可以接着問:「你為什麼這麼認為?」「能給我舉個例子嗎?」

7. 如果你是作者,你會對故事的背景或主人公做哪些改動?

這個問題適用於7歲以上的孩子。他可以借用他人創造的故事背景和角色,變換語言,改寫情節。這對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表達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都大有裨益。

8. 最讓你驚訝的是什麼?

當我們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時,常常能夠意識到自己和孩子內心其實始終懷着一份明確的期望,例如希望好人有好報,壞人受到嚴懲;以為誰會撒謊,誰會退縮,等等。而作者總是煞費苦心地給讀者製造意想不到的情節和驚喜。

9. 書中哪個角色最能讓你聯想到自己?

通常,我們會在書中不同人物的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當我們與家人一起就此展開討論時,會讓我們對彼此都有一些新的認識。

10. 這本書中的哪些內容最讓人難忘?

當你希望孩子講述他們喜歡的書中令人興奮和難忘的情節時,可以問他們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比「你最喜歡故事的哪一部分?」更容易回答,因為孩子不用專門去尋找最好的答案,只需要簡單說出一段他覺得難忘的內容就好。

形式其次,趣味行先

Carolyn說,這10個問題並不是每讀完一本書都要問一遍。你可以根據跟孩子對話的時間長短、孩子對故事的興趣大小,或者你自己的時間精力來調整。你可以單獨提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你有興致且各方面條件合適,也可以搭配其他問題,讓對話更深入。

一場好的討論最重要的作用在於它能帶來樂趣,同時還能讓你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因此,在和孩子討論一本書的時候,保持隨和、友善的態度,不要用居高臨下的語氣,不要讓孩子誤以為跟他討論書只是為了訓練他、塑造他。

即使孩子給出的答案不如你的預期,即使你們之間的對話內容平淡無奇,你也不必擔心。通往真理的路需要孩子一步一步去探索,這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短跑。要記住最重要的是你樂於聆聽孩子的想法,努力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參考資料

張恩澤(譯)(2020)。如何閱讀能讓孩子受益一生(原作者:Sarah Mackenzie)。北京市: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圖片來源:Pexels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