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習以為常的句子,對孩子來說是「毒藥」?

與孩子溝通

與孩子溝通時,父母有時會小心翼翼,很擔心會說錯話,使到愛孩子的心都會備受煎熬。難上加難的是,大家可能沒有想過出於善意,甚至習以為常的話語,竟然可能如同「毒藥」一般,對孩子產生傷害?各位家長,快來看看自己有沒有說過這些話語!

好小事啫

01.「好小事啫!」

孩子遇到困難時千萬不要這樣說!

我們當然明白大人的出發點是安撫孩子,希望他們Take it easy,但孩子在面對困難時聽到這句話,他們接收到的,很可能是自己的感受被敷衍,甚至未被傾聽,這樣有機會導致孩子在有困難與情緒時,會覺得無法信任我們。

更好的做法是以較開放的方式慰問,例如是:「你有無事啊?」展現關懷之餘,亦鼓勵孩子分享感受。

02. 「你成日乜乜乜…」

不少父母希望透過這些話令孩子改善不當行為,可是這可能會有反效果……

原來,這些說法形同父母為孩子貼上標籤,慢慢地孩子們就會相信這些話語,並更經常表現出被標籤的行為,令「成日乜乜乜…」成真。

下次孩子做出你不喜歡的行為,不如邀請孩子一起來想想如何解決問題:「我哋應該做啲咩去預防件事再發生啊?」

03. 「當你做乜乜乜,你令我好嬲/傷心。」

或者大家都有聽說父母表達自己的情緒,有助孩子的情緒發展,於是不少父母會這樣說,並希望藉此培養孩子同理心。兒童心理學家 Sarah Conway 卻指出這樣的說話有可能令他們覺得自己是父母情緒波動的主因,令他們誤以為自己有責任去管理父母的情緒。結果,孩子可能因為擔心令父母傷心或生氣,而學會了隱瞞。

特別是 5 歲以下的年幼孩子未必能夠換位思考,真正明白同理心的概念,所以如果父母想令孩子知道什麼不應做,最好都是定下界線,用事實去說話:「我哋唔會講傷害別人嘅說話。」至於,同理心怎樣教,這個大課題我們之後有機會再分享!

04. 「唔好無禮貌,抱一吓啫!」

跟親朋戚友見面時擁抱,可以聯繫感情,但當孩子感到不適,我們都仍然要逼迫他們時,其實是在教導他們自己的身體界線不重要。因此父母應該為孩子定立及捍衛界線,告訴他們這不是「無禮貌」的行為,即使不想擁抱,他們還有別的選擇。

如果可以問一問他們的想法:「飛吻會唔會舒服啲?」更可以展示你對他們的尊重及關愛,也鼓勵他們理解自己的身體界線。

05.「點會呢!梗係唔係啦!」

孩子向你傾訴自己不自信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你可能會覺得他很傻,為了給他一些肯定,你或者會說:「梗係唔係啦!」但在孩子聽來,其實是你不信任他,否定了他自己對事情的解讀或者他的感受。

試以「你為什麼會這樣想?」取代,去傾聽孩子的想法。否則總是被否定感受的孩子,以後會傾向質疑自己的想法,或者不再願意與父母分享感受。

參考資料:

Pearson, C. (2019, December 12). Is my child spoiled or just acting their age? HuffPost. Retrieved January 5, 2022.
Pearson, C. (2021, December 21). 5 toxic phrases we need to stop saying to kids. HuffPost. Retrieved December 31, 2021.

圖片來源:Pexels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