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另一半做好親職?不妨這樣想:丈夫是你的老公,不是「孩子的爸」

爸爸親職

「我想佢分擔家務!」、「我諗住佢做咗爸爸會顧家多啲…」——每位太太心中都一個「理想中的爸爸」,而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對丈夫「應如何做爸爸」的期望,會直接影響他們的父職表現!?

那是不是期望越高,丈夫就越能成為「理想中的爸爸」?恐怕不是了,因為那個期望和標準,更多是來自媽媽自己的爸爸,而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往往是無形而深遠的。

▌原生家庭的無形之手

學者認為原生父母對於一個人如何做父母影響關鍵。當人成為新手父母時,會傾向參照自己家庭中父母的相處模式,並把期望帶進夫妻之間。當中的期望落差與親職協調往往成為新手父母的挑戰之一。

文獻指出約在子女 30 個月大時,父母間的親職協調的好壞已基本成型。良好的親職協作(co-parenting)能為子女帶來心理安全感,使他們更懂得調節情緒,在將來的人際關係更暢順。反之亦然。未能協調期望與做法的新手父母間充滿張力。

研究顯示嬰幼兒即使未能在意識層面明白父母之間的互動,已經能感知到父母間的張力,並構成負面的長遠影響。

換言之,若新手父母在孩子年幼時未能意識到原生家庭對自己和另一半親職協調的影響,將會影響到子女的成長。

▌三招就能幫助丈夫發揮父職?

在我們審視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的時候,不只是自我成長,更可以同時幫助另一半發揮他的親職角色。今次先分享三個竅門給媽媽們:

一)調整心態別比較:你孩子的爸爸不是你的爸爸

爸爸親職靠太太

你的老公就是他自己,不是你的爸爸,也不是別人的老公。

每個人的長成都有不同,丈夫也自然有著他的原生家庭和習慣,遇見落差時,夫妻需要更多溝通以取得平衡。子女會把你們溝通的模式放在眼內,學習人際相處技巧。

女兒如何對待爸爸及生命中的其他男人;兒子怎樣身處男性,看待女性,或多或少都取決於你們的協調功夫。

二)「俾位」發揮:讓子女決定爸爸的角色和地位

許多媽媽在家坐擁「話事權」,不妨「從指罅漏一點」給你的丈夫,讓爸爸在子女面前擔起他自己的責任,尊重丈夫作為子女們爸爸的角色,讓他親自與子女建立照顧、管教、陪伴和關懷的關係。

太太可讓子女為爸爸打分,「你覺得爸爸表現是否稱職?」,讓「真正的用家」──子女而非太太──塑造爸爸在家的角色。

三)以夫妻身份為先:你是媽媽,也是太太

子女出生後,許多夫妻為了幫助孩子理解會互稱「爸媽」。久而久之,丈夫成了「大兒子」,生命中多了一位「媽媽」。最受影響的是婚姻關係。

研究顯示婚姻關係是親職協作的根基,決定了親職協作的好與壞。夫妻的關係疏離,教養上更多不協調和矛盾,使子女承受著相反方向的拉扯。夫妻要把握時間,經營婚姻關係。

在子女稍為長大後,可以漸以「老婆、老公」相稱,作為提醒:「丈夫是你的老公,不是兒子;自己不是媽媽。」

在一個家庭裡,媽媽的付出實在是無容置疑的。筆者經常鼓勵爸爸主動地發揮自己的父親職份,倘若在他們嘗試時獲得太太的助力,孩子的成長就獲得多一份愛護和典範。讓男人成為更好的爸爸嗎?媽媽們的角色實在舉足輕重。

延伸閱讀

  • Mangelsdorf S., Laxman, D., & Jessee A. (2011). Coparenting in two-parent nuclear families. In J. P. McHale & Lindahl K. (Eds.), (2011) Coparenting: A Conceptual and Clinical Examination of Family Systems (7th ed., pp.39-55). NY: APA
  • McHale, J. (2007a). Charting the bumpy road of coparenthood: Understanding the challenges of family life. Washington, DC: Zero to Three Press

圖片來源:Pexels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