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輸行頭慘過敗家」——驚蝕底呢件事無分國界,外國就有一個專有名詞「FOMO」去形容呢種心態:Fear of Missing Out。有人因為FOMO而高追入市,有人因為FOMO而密密睇手機,怕錯失任何一則資訊。但原來有一群人,正因為呢種害怕被邊緣化的焦慮而成為了父母。

錯失恐懼症導致錯下決定
美國最近有研究發現,大概有 7% 嘅父母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佢哋寧願唔生小朋友。數字喺歐洲仲高,德國有 8%,波蘭更加有接近 13.6% 嘅父母覺得後悔。研究人員進一步審視了這些父母當初是如何作出生育決策,最後發現了其中一個主要因素竟然就係FOMO?!
即係話,有好些父母因為「怕錯過」,就「趕住」踏入父母呢個角色。
研究指出,大家各有不同嘅「怕錯過」——怕自己無機會經歷「湊仔」呢個人生階段;怕同輩個個都有仔女,自己落於人後。呢啲焦慮同比較,推動住佢哋倉促做決定,最終帶嚟嘅唔係幸福嘅家庭,而係處於後悔之中。
做人父母並不是活在一堆粉紅色泡泡
生過小朋友就會明白,成為父母會對生活帶嚟翻天覆地嘅變化,再加上日常壓力、經濟負擔、伴侶關係嘅變化,何止「失自由」,隨時自我都無埋。當然,當中都有好多只有父母才能感受嘅幸福和滿足,但如果只係出於FOMO而成為父母,相信會更難接受新角色加諸喺我哋身上嘅甘甜與苦澀。
相信今日睇到呢個Post嘅大家,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都已經成為父母,諗返轉頭都未必有意思。只係呢個研究都提醒我哋,順著FOMO去做人生嘅決定往往帶嚟一啲意想不到嘅後果。期望我哋喺教養當中都唔好再畀FOMO牽著鼻子走,而可以更加堅定咁遵從自己內心嘅想法啊!共勉。
參考資料
- Elizabeth A. Hintz, Kristina M. Scharp. “I hate all the children, especially mine”: Applying relational dialectics theory to examine the experiences of formerly childfree regretful parent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23; DOI: 10.1177/02654075231194363
- Rutgers University. (2023, September 25). Family planning and the fear of missing out. ScienceDaily.
圖片來源:Pexels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