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孩子:曾經我用成績來換愛,一直在等療傷的機會

父母的愛是我用優異的成績換來的

#60 Natalie (女兒 16個月)

「小時候,我的學業成績很好,總是考取三甲以內,既是班長,又是風紀。爸媽總說我 『又乖又聰明』,說我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絕不為過。為了贏取師長的歡心,我很努力讀書,不但沒感到吃力,還幾乎可以用『樂此不疲』去形容。但同時,我隱隱感覺到父母的愛是我用優異的成績換來的。

用成績換來的愛

意外,發生在一次默書上。對我而言,默書拿100分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就在小二那年,我收到人生的第一個97分。我清楚記得,看到分數時,我慌忙地收起默書簿,深怕同學知道我失手。回家後,我更不敢拿這個分數給媽媽看。可是,默書簿須要家長簽名才可交回,那怎麼辦?

不知是哪裡來的膽量,我竟然走去刪改那個錯字,還走到老師面前,說是她看錯了!結果,老師憤怒的督了我一眼說:『你講大話,小息罰企一星期』。

我隱隱感覺到父母的愛是我用優異的成績換來的

天啊!要在操場罰企,我怎樣面對同學、老師,還有天天小息都來學校看我的媽媽?我竟然又想辦法去逃避,一天找數學老師問問題、另一天就裝肚痛躲到廁所裡,或約另一位老師製作壁報等等。我左閃右避,再利用老師對我的寵愛,成功地逃掉了。

為了97分篡改分數

這段驚心動魄的經歷一直藏在我的深心處,直至我接觸兒童工作,直至我的小寶寶誕生,我才想起這件事來。我開始思考究竟是甚麼令那個七歲的小女孩這樣膽大包天?好一個97分都讓她做出『篡改文件』的不良行為?這連串劣行的背後,到底藏了多少恐懼?

很記得,那時的我若考了第二名回家,父母會追問差幾多分便可拿第一。也許是這種吹毛求疵,也許是他們總把目光集中在成績上,令我無法面對最微小的『失敗』。事實上,這種 『唔輸得』的心態一直跟著我走。升中後,我沒法面對自己由村校的高材生變成band 1中學的平庸之輩,那時考測成績未如理想,父母就以打罵的方式來鞭策我。我開始感到氣餒,覺得無論如何都沒法滿足他們的要求。

模範生的墜落

然後,我由模範生變成一個不想讀書也不願回家的壞學生。即使畢業後工作,我仍然沒法面對自己的不足,每當我犯錯,哪怕只是很細微的失誤,我都會刻意掩飾,或找借口擺脫。

一邊細閱那堆兒童心理學的文獻,我的腦海中卻浮現一幕幕自己的成長片段。我不停想,要是當日,老師願意花點時間去查找我犯錯的動機;如果父母不只在意成績,而多了解我的感受,今天我會變成一個怎樣的人?

我無法改變過去,但可以引以為鑑。我答應孩子,若她有『不良行為』出現時,我會好好平靜自己,不帶批判地了解和梳理她的情緒和想法。因為我深深體會到,如果只管處理行為,情緒還是會一直存在。

也許我們會刻意塗脂抹粉,對它視而不見,也許它會無意識地轉移到新的行為上,讓自己都察覺不到,但它卻仍然會如影隨形,直至找到自我療傷的機會。 」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