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的九月份

小一的九月份

# 92 Kate(大仔6歲,細女4歲)

「我萬萬沒有想到,自己一把年紀,卻會表現得像個憤青,在兒子小學的觀課日上,對著校長和老師大聲疾呼:『太多功課喇!』

開學不足一個月,剛升上小一的兒子,已經要面對排山倒海的功課和考測,WhatsApp的家長群組怨聲載道,這一個抱怨兒子做功課到晚上十一點,那一個苦訴孩子預習、預默到哭哭啼啼。誰料到,當校長在台上問各位家長意見時,大部份父母卻一言不發,甚至有人指孩子做功課『唔專心』、『拖慢嚟做』,向老師尋求解決辦法。我替孩子不忿,明明是功課太多,課程過深、考測太密,為什麼倒過頭來說是孩子的問題?

這些小一生,數個月前才從幼稚園畢業,剛放完暑假,心情也未收拾好,就要面對全新環境的重重挑戰。從前上學是唱歌玩遊戲,現在上大半日課,幾乎全程坐定定聽書,回家後要抄寫一大堆文字,讀一大堆題目,當中不少字詞他們見都未見過。兒子做功課,有時做到眼皮都快垂落地了,還未走得,因為要溫習默書。天啊!幼稚園只要求他們認單詞,怎麼第一次英默就來八個句子?沒有外補過的兒子,簡單如”This”都要很費力才能牢牢記住!辛苦背好十個八個英文生字,默書簿派回來一看,大小階寫錯扣分,標點符號錯了又扣分,格式錯了也扣分,對一年級的學生,有必要那麼嚴格嗎?中文科亦然,初次默書的範圍便是一整課,其中一句『門鈴響了』那個『響』字總共有二十個筆劃;見兒子抄寫時,小手揮著筆桿,努力模仿,卻因未完全掌握空間感,橫豎點撇捺都有點歪。翌日,字被老師用紅筆圈起,要求改正。可是他一改再改仍是錯,那反映他還寫不了那麼複雜的字,不理解自己錯在哪裡。

「過於嚴格的標準、過量和超越孩子程度的功課和評估,到底有何意義?小朋友學極唔識,會感到挫敗,打擊學習興趣;家長每每在旁監督指導,勞氣傷神;老師用大量時間出題批改,不如跟孩子說說故事。」我真的向校長老師說了這一番話,卻得到冷冷的回應:『求學不是求分數這句說話是錯的』、『他們將來要出去跟別人競爭,我們有責任幫孩子提升能力』、『你要接受小學生活完全不同了,放假也不能整天玩』……

「求學不是求分數這句說話是錯的。」校長冷冷的對我說。

聽罷這般回應,我很失望,真有馬上幫兒子轉校的衝動。那並不是因為兒子應付不了繁重的作業,而是,即使他能應付自如,這種學習模式恐怕沒有太多好處,反而對他構成傷害,長遠影響他的身心發展。可是,一再打聽之下,我發現大部份學校的情況大同小異,而國際學校的學費高昂,非傳統的直資學校也不是想入便入到,這種揀無可揀的狀態令我深感無奈。

現在我只能以『做得幾多得幾多』的心態去面對這一切,既然學校不給予適應期,那我就自己給吧。功課盡量完成,字寫得醜一點不會擦,默書考測盡力但不計較分數、堅持不補習;並讓孩子每天到公園玩樂。我不是不介意他的升中問題,但,那還有至少四、五年時間呢!如果到了某個時刻,孩子都有意識,明白自己不得不為考試去發力,起碼在這個限期前,我盡力讓兒子不討厭學習。聽起來真可悲,但作為媽媽,面對這非常扭曲的教育環境,只能努力守住底線,拒絕揠苗助長。」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