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的距離:平凡父母與他們的特殊孩子

平凡父母與他們的特殊孩子

平凡父母與他們的特殊孩子

這本書的原著書名是《Far From the Tree》,來自諺語「蘋果落地,離樹不遠」(The Apple Doesn’t Fall Far from the Tree),意思是孩子都像父母。這種相似,被看作一種祝福。正如嬰兒一出生,身旁的人總不免稱讚他的眼耳口鼻跟父母是如何如何的像。父母聽到,當然也是甜滋滋的。

可是,有些最平凡的家庭,卻會生出最與眾不同的孩子。

▋滾到世界另一端的蘋果

作者Andrew Solomon在十多年間,訪問了超過三百個父母與孩子差異極大的家庭,例如健全的父母生出聽障孩子、侏儒、唐氏綜合、自閉、精神分裂、身心障礙、神童等,還有異性戀家庭生出跨性別孩子,也有孩子是因姦成孕的,有的成了罪犯,以上各成一章,共為十章。

這些孩子,與其父母,大半生都要與這份差異斡旋,而當中的酸楚只有他們才懂。這本書,要了解的正是這些孩子和家庭。

▋不准選粉紅色氣球

這不單純是因為對別人的故事好奇,更因為Andrew Solomon自己也是這些孩子,他是一名生於異性戀家庭的同性戀者。他的舉止自小常受父母糾正,明明他想要的是粉色氣球,母親卻嚴厲提醒他最愛的應該是藍色才對。最後他乖乖選了藍色。

可是,也是這位母親,在得知兒子被同學嘲笑後問他:「校車上怎麼了,其他學生是不是叫你『娘炮』?」然後一把抱住了他,這一把,抱了很久。

他曾誤以為父母無法接納他,代表二人不夠愛他;如今,他作如此理解:「我父母生了個孩子,而這孩子所說的語言,是兩人從未想過要學的。」

▋是不幸?是缺陷?還是身分?

是的,做父母本來就要學;可是這一群父母要付出的,是百倍的努力。

試想想,一對普通父母,意外生了聽障嬰兒,身邊沒有模板,根本沒有人能教導他們該怎樣養育他。他們必須從頭學起,因為他們的常識、他們的成長經驗,乃至固有的價值觀,在這個處境全然不適用。

然而,在同樣的「不幸」面前,父母們各有選擇。

有些跟Andrew Solomon的母親一樣,深愛孩子,但終究無法全然接納,因為她認為同性戀這條路不幸福,也因為無法接受孩子賦予自己的新身分——「同性戀者的母親」,儘管這是個無法改變的事實。

有些將差異視為疾病與缺陷,窮盡所有方法,也要替孩子扭正,例如趁早替孩子植入人工耳蝸,送孩子到主流學校學口語,儘管孩子更希望學手語,儘管孩子更渴望在聾人圈子中能找到自己。

有些會因為嬰兒患有智能缺陷或外表異常而棄養,割斷親緣,毫不手軟。

▋愛與接納,是截然不同的事

我們難以責怪這些父母,因為恐懼差異、排斥差異,是人類最本能的反應。

我想起了一件往事。我問過我母親對同性戀的看法,一向思想開放的她,認為這只是件平常事,沒什麼好反對的。然後我問她:「那麼弟弟交了男友,你會怎樣?」她瞪著雙眼說:「自己子女可不一樣!剛才我是說別人。」

我隱隱覺得不妥。但後來才明白到,很多人能夠愛,但沒能夠接納。因為,要接納自己所愛之人有陌生的一塊、有不為別人所接受的一塊,需要更多的勇氣和包容。

▋愛跨越了鴻溝

所幸,Andrew Solomon見到的,更多是「用愛跨越了鴻溝」的家庭。

這些父母,「深深望入孩子的眼睛,在孩子眼睛裡看到全然陌生的事」,最初也許也有過恐懼和猶豫,最後「習慣和愛卻讓他們有能力面對奇異的、全新的現實」。親近差異,而後能適應差異;擁抱孩子,於是也擁抱了自己。

他們都曾經以為自己無法照顧特殊的孩子,回過頭來,卻發現自己做到了。憑藉愛的力量,他們做到了。

謹向在困境中依然堅信愛的父母致敬。

《背離親緣》
作者︰Andrew Solomon
譯者:謝忍翾
出版︰大家出版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