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適應週的反思:孩子進步真的是罵出來?

在剛過去9月的第一週,是K1新生上學的適應週,需要父母陪伴上課。放學時,經過一對父女身旁,聽到父親氣沖沖的對著小女兒大罵道:「頭先老師問你問題你做咩唔答佢呀?大聲啲講出嚟呀嘛!你咁樣唔得㗎喎,你之後自己返學點呀?第時你出嚟返工嗰時,你老細同你講嘢你又唔應佢呀?……」

聽住父親的連珠發炮,再望望小女孩低著頭一臉茫然,我不禁皺著眉頭。

壓力爆煲的爸爸

我並不是想責怪那位爸爸,他的說話雖然激烈,卻反映出了不少家長的壓力。

父母期望孩子獨立、勇敢,能快速適應社會,孩子卻做不到,令父母感到憤怒、憂心又焦慮。這樣下去,孩子的將來怎麼辦呢?

父母總希望孩子有好日子過。只是,用罵的方式,小孩聽得懂嗎?斥責真的可驅使小朋友進步?

一張陳舊的成績表

一個小學簡介會的直播上,校長列出一張舊式成績單,大部分科目也是成績平平,個別科目更強差人意,她問家長:「你會如何看待這張成績單?」

她知道大多的父母都會不滿,甚或逼迫鞭策孩子,但成績表主人翁的父母卻沒有。因為他們相信待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自然會有進步。孩子後來確實找到了志向,建立了信心,學習愈來愈好。

這個孩子,原來正是主講的校長。她感謝當年父母沒有責備她,也沒有以分數來評價她的高低,而她的父母也沒有想到,女兒在多年後竟能成為一位小學的校長。校長的分享,令我想起了那位父親的故事,如果願意給時間孩子探索和適應,會不會有更好的結果?

幫助孩子適應環境,有什麼方法?

這邊廂,課堂上,老師安排所有小孩坐在地墊上,兒子一直拉實我不放。到老師帶領小朋友一同圍圈唱歌律動,投入萬分的時候,他仍是不願上前,即使我落力哄也不行哄。那刻我感覺到他需要的是安全感。

一個三歲的小人兒,剛來到一個新的地方,有很多新的面孔,老師、同學和家長,自然是怕的。更莫講,同級的小孩年紀可以相差整整一年,表現上當然有所差異,大B已能對答自如,細B可能尿片也仍未戒,又怎能作出比較?

K1適應週的反思

我可以做的,並不是逼迫他快速適應環境,而是讓他慢慢觀察,伴在他身旁,讓他感到安心。

開學一個月,某天兒子放學回家,唱了首歌給我聽:「上學去,上學去,唱歌遊戲開心笑……」還歡欣地跟我分享:「返學好開心!」

看到他手舞足蹈的樣子,我知道他已能獨自面對校園生活了。

圖片來源:Pexles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