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處理自己的怒火,媽媽才能教孩子管理情緒

最近正在讀一些關於如何教孩子管理情緒的書,諷刺的是,我發現更需要學習控制情緒的人,大概是我。

孩子鬧情緒,要處理談何容易

像前幾天姨甥女來我家,陪表妹玩了足足大半天。難得有個玩伴,女兒當然格外高興。為免她一時接受不了表姐要回家,我已預早告知,好讓她有心理準備。沒料到前一秒她還對著表姐來個飛吻道別,大門一關,她已在鬧情緒。記得書中曾提及確認孩子感受的重要性,於是我問女兒:「表姐走咗,希希好唔開心,唔捨得,係咪?不過表姐好快又會嚟玩㗎啦。」

一連問了數次,答案都是「唔係!唔要!」跟隨是一連串的尖叫和滾地。我的耐性也一下子燒光了,覺得女兒是故意把情緒無限放大。我忍不住打了她屁股幾下,她大哭,邊喊著「表姐!表姐!」,然後穿上鞋子直奔向玄關。

那刻,我很內疚為何自己未能沉住氣,多給點耐性去聆聽孩子的感受。我想起電影Inside Out的「阿嬲」,那個脾氣暴躁,頭頂總是冒著一團火的西裝友。如果人類腦袋真的有個「情感控制室」,那麼又是何時開始,「阿嬲」成了我的情緒揸Fit人?答案其實我心知肚明。

我本是個沒什脾氣的人,且性格尚算樂觀,因此以往多是由「阿樂」擔大旗。但自從當了全職媽媽,「阿樂」失寵了,取而代之,是「阿嬲」在背後指指點點。有時,我會覺得這一面的自己好陌生,坦白說,我甚至有點討厭這個容易動怒的自己。我曾試過按住怒火,平心靜氣跟孩子講道理,但她老是不賣帳。是的,當我母女倆的「阿嬲」互相挑釁,就意味世紀大戰一觸即發。

怒火分兩種

但正所謂「有危就有機」,專家指出只要用對方法,父母其實可以化解這些危機時刻,而關鍵是要知道發脾氣原來也有層次之分。如果怒火是來自理智的上層大腦,那代表孩子的野蠻行為是蓄意且有計劃的,說白點,就是怒火都是裝出來的。這種戲碼我女兒就最擅長,她每次都會先怒吼幾聲,再找個最佳時機「咇」一滴眼淚出來。沒錯,是一滴,且收放自如,演技絕對拍得上大台花旦。要是那刻剛好有人望過去,她更會趁機加多幾錢肉緊。但儘管女兒的演出多賣力,我和丈夫依然無動於衷。專家教路,對付上層怒火,必須設定穩固的界線,明確告訴孩子什麼行為恰當,什麼不恰當。依我經驗,對付「戲子」的另一絕招就是扮睇唔到,當他得不到想要的回應,便會自自然然無癮收工。

不過,女兒這次因表姐回家而產生的壞情緒就棘手得多,因她的傷心憤怒來自下層大腦,都是真真切切的感受。這時別妄想能跟孩子說理,因掌管理智的上層大腦根本無法運作,我們要做的反而是耐心安撫,讓孩子先冷靜下來。只有情緒平復下來,大人才可以跟他們重回理性的討論。當然,我也是之後才在書上得知,現在事後檢討,便驚覺當日完全錯判形勢,而打屁股這個舉動甚至是在火上加油。

看來,我還是要多多惡補情緒管理這一課。但現實歸現實,若然自己同時被下層怒火「騎劫」,我又是否有十足信心去理智分析孩子的怒火源頭且迅速對症下藥?情況就如分娩前明明看了一大堆資訊,但一入產房,莫講什麼呼吸減痛法,隨時連自己姓乜都真係唔記得。不過我相信Practice makes perfect,日子有功,那個心平氣和、以「零脾氣」行走江湖的我勢必凱旋回歸。

171004_article_carrie_emotion_2

延伸閱讀

書名:《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
文:Daniel J. Siegel, M.D.,Tina Payne Bryson, Ph.D.
譯:周玥、李碩
出版:地平線文化

Exit mobile version